玉壶樵适自咏
率性樵夫似逼真,玉壶山远净无尘。松枝攀折忧妨鹤,桃片惊飞怕惹人。遇药身轻成往事,观棋柯烂却何因。非仙非释非时样,落魄云边一葛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性十足的砍柴人似乎栩栩如生,那遥远的玉壶山纯净得不带一丝尘埃。他担心折断松树枝会妨碍到白鹤,又害怕惊飞的桃花会惹恼他人。经历了服食灵丹妙药变得轻盈,成为了过往之事;观看一场永无休止的棋局却不知原因何在。既不是仙人、也不是出家人,更不属于当今的时代样式,只落得如天边的闲云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去完善
释义
1. 率性:遵循本性,顺其自然。这里指樵夫生活简单,随性自然。
2. 逼真:非常真实,生动形象。这里形容樵夫的生活状态仿佛与真人无异。
3. 玉壶山:代指作者所在的山中环境,因其纯净无尘而显得格外美丽。
4. 攀折:指在采集松枝的过程中,小心翼翼避免伤害到附近的鹤群。
5. 桃片:指桃子,在这里指被突然惊飞的桃子。
6. 遇药:这里指的是吃了长生不老的仙药。
7. 观棋柯烂:观赏别人下棋时的漫长时光,这里用来形容樵夫在山中悠哉的生活。
8. 非仙非释: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佛教徒,这里指樵夫在现实生活中远离世俗纷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9. 时样:当时的风尚或潮流,这里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个性。
10. 落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1. 葛巾:古代隐士所戴的头巾,这里借指樵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以“樵夫”自喻,表达了他的洒脱与超脱世俗的态度。开篇的“率性樵夫似逼真”便传达出诗人的个性和他对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玉壶山远净无尘”更体现了诗人对清幽、洁净生活的追求。“松枝攀折忧妨鹤”和“桃片惊飞怕惹人”则通过描述自然景物中的人物行为,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的愿望。紧接着的“遇药身轻成往事”和“观棋柯烂却何因”是对人生哲理的探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和对世事的无常感悟。最后两句“非仙非释非时样,落魄云边一葛巾”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定位:既不是仙人,也不是和尚,只是一个在云端旁若无人、逍遥自在的隐者。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和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壶樵适自咏》这首诗出自清朝诗人李翔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康熙年间,即公元1662年至1722年之间。
在康熙年间,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尽管政治环境较为复杂,但整体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较好。此时,文人墨客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李翔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在他创作《玉壶樵适自咏》这首诗歌时,他可能正在经历一段人生低谷或是对生活的某种感慨。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以“玉壶”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同时,通过描绘山间樵夫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种情感源于当时社会的复杂环境以及诗人在其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展现了一个文人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品质和超脱心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