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
王母词终荐碧桃,答歌仙子奏云璈。
调凌空洞音初起,曲丽钧天韵更高。
霞断已翔烟际鹤,风生欲抃海心鳌。
瑶池侍女争回首,无隈琅英坠节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王母用碧桃花结束祝酒,仙女们应和着演奏云朵般的音乐。
声音在空旷的空间中飘荡,曲调曼妙如天籁之音。
云雾散尽现出烟雾中的仙鹤,风起时仿佛有海龟在欢笑。
瑶池边的侍女们都回头看,不经意间珍珠花蕾掉落下来。
去完善
释义
《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是明代诗人李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本诗主要描绘了音乐演奏的场景,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喜爱与赞赏。以下是诗中各句的注释:
1. 王母词终荐碧桃:这句中的“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她掌管长生不老的仙桃,也被称为西王母。这里用王母作为比喻,表示音乐的优美程度如同仙果一般美好。"碧桃"是一种桃树品种,果实为绿色或黄绿色,非常美丽。这句诗的意思是,随着美妙的音乐结束,就像品尝到了美好的仙桃一样。
2. 答歌仙子奏云璈:“答歌仙子”是指天宫里的仙子,她们在听到优美的歌声后,会以弹奏云璈来回应。"云璈"是古代一种类似于筝的乐器,因其声音清越悠扬,故被用来形容美妙的天籁之音。
3. 调凌空洞音初起:这句是说,美妙的音乐从空洞的地方响起,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调凌"意为调整音色使其更为动听,"空洞"则指音乐空间的空旷深远。
4. 曲丽钧天韵更高:"钧天"在古代神话中是天上最高的音乐殿堂,这里用"钧天韵"来形容音乐的高雅与美好。"曲丽"则是对乐曲华丽、美妙特点的描述。
5. 霞断已翔烟际鹤:这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太阳升起,朝霞漫天,在烟雾弥漫的水面边飞翔着一只仙鹤。"霞断"是形容日出时的景象,"烟际鹤"则是用以表现仙鹤的优雅姿态。
6. 风生欲抃海心鳌:这句是说,海面上涌动的风浪激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海心里的巨鳌也在起舞。"风生"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抃"有拍手的意思,这里表示对音乐喜悦的反应,"海心鳌"则是用以展现海洋深处的壮美景观。
7. 瑶池侍女争回首:这句描述的是瑶池的仙女们听到了这美妙的音乐,都纷纷回头欣赏。"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侍女"则是指瑶池中的仙女。
8. 无隈琅英坠节毛:"无隈"是无穷无尽的意思,"琅英"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坠节毛"是指掉落的装饰物。这句诗意味着这动人的音乐使人们陶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烦恼与忧虑。
去完善
赏析
《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是李翔的一首描绘仙境景象的古诗。诗人通过描述王母宴会的场景,展示了仙子的优美音乐和高超技艺。全诗结构紧凑,韵律优美,意境高远。
首联“王母词终荐碧桃,答歌仙子奏云璈”点明了诗的主题和背景。在王母的宴会上,仙人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碧桃,一边欣赏着优美的歌曲。这里的“荐碧桃”和“奏云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仙境的美好生活。
颔联“调凌空洞音初起,曲丽钧天韵更高”进一步描绘了音乐的优美和仙子的技艺高超。音乐从空洞中响起,声音悠扬,如同钧天的神韵一般美妙。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得音乐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颈联“霞断已翔烟际鹤,风生欲抃海心鳌”则通过描写仙境的景象来衬托音乐的优美。仙鹤在烟雾弥漫的空中飞翔,海浪中的巨鳌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仙境的神秘氛围,还传达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尾联“瑶池侍女争回首,无隈琅英坠节毛”则是通过对仙女的反应来表现音乐的感人力量。听到如此美妙的音乐,瑶池的仙女们都纷纷回过头来,甚至连琅英的装饰都坠落下来。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美妙程度和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仙境景象的刻画以及仙女们的反应,巧妙地展示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出自清朝诗人李翔的笔下。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大约公元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繁荣稳定的时代,各种文学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李翔的生活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如整顿官僚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广儒家思想等。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封闭和保守。
作为一位诗人,李翔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这首《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就是他在游览山水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