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临川仙台观南亭

标题包含
登临川仙台观南亭
独倚危栏爱景晴,古松坛殿半阴横。 东山有路干云险,汝水无波到底清。 归洞鬬龙收雨脚,拂簷行雁起秋声。 开襟正是忘机处,不觉疏钟遍郡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依靠在高处的栏杆上欣赏晴朗的美景,古老的松树和殿堂在阳光下半明半暗。 东山有一条通往云端的道路,非常险峻,而汝水则平静无波,清澈见底。 回到山洞与龙争斗收起雨水,轻拂屋檐让大雁展翅起飞,带来秋天的声音。 敞开胸怀正好是无忧无虑的地方,不知不觉间疏远的钟声已经传遍了整个城市。
去完善
释义
1. 危栏:高耸的栏杆,形容地势高峻。 2. 爱景晴:喜欢晴朗的天气。景晴,晴朗的景象。 3. 古松坛殿:古老的松树和祭坛寺庙。 4. 半阴横:形容树木遮挡阳光,形成一半明亮一半阴暗的景象。 5. 东山:这里指汝水附近的一座山。 6. 干云险:形容山高入云,非常险峻。干云,冲入云霄。 7. 汝水:即汝河,位于中国河南省。 8. 无波到底清:形容汝河水波不兴,水质清澈。 9. 归洞:回到洞中。 10. 斗龙:与龙争斗,这里形容下雨。 11. 雨脚:雨滴或雨水飘洒的样子。 12. 拂簷:拍打屋檐。 13. 行雁:飞行的大雁。 14. 秋声:秋天的声音,通常指风声、虫鸣等秋天的自然声音。 15. 开襟:敞开衣襟,表示心情愉悦。 16. 忘机:忘记世俗的烦恼,这里形容心境淡泊宁静。 17. 疏钟:稀疏的钟声。 18. 遍郡城:传遍整个城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翔在登上临川仙台观赏南亭时所写。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描绘了登高的景色。诗中,诗人独倚危栏欣赏晴朗的美景,看到古松坛殿的阴凉景象,表现出诗人登高望远的心境。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东山道路的高险以及汝水的清澈,表达了自然界的美景及自己的感慨。然后,诗人通过描写归洞斗龙的场景和拂簷行雁的声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秋日的田野之中。最后,诗人敞开胸怀,忘却尘世的纷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不知不觉间被远方的钟声唤醒,带领读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临川仙台观南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诗人李翔因为对南宋朝廷的忠诚和怀念,以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家园、对于民族精神的坚守。 李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深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登临川仙台观南亭》便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