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看缙云山图

标题包含
看缙云山图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说是在人间看到了仙境般的存在已有二十年,突然看到一幅画卷欣喜不已。那画面如同仙界的云雾山岩,仿佛让人怀疑置身于洞中。远远看去,画中景象仿佛是压在海底的巨大礁石,又像是在天空中凌驾在星星之上的神鸟。从画上看,这美景离天宫也不过咫尺之遥,只恨无法亲身前往领略那晶莹剔透的瀑布流水。
去完善
释义
1.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古称“巴山”。 2. 仙都:指缙云山的仙境景色。 3. 物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 4. 洞里天:古人认为山中多有仙人居住的山洞,故称“洞里天”。 5. 鳌头:比喻山顶。 6. 海眼:古人认为地心有海,这里比喻地下深处。 7. 鹏路:大鹏展翅飞行的道路,这里借指天空。 8. 星躔:星辰运行的轨道。 9. 顶湖:指缙云山顶的湖泊。 10. 霜流:形容瀑布流水如霜花飘洒。 11. 百丈泉:形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非常壮观。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谓见仙都二十年”起笔,意指二十年来一直期盼着能亲眼目睹缙云山的仙境之美。忽然间,在眼前出现了一幅描绘缙云山的画作,令诗人欢欣不已。接下来,诗人从画面中的景物入手,细诉他的感受。“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云岩般的景色宛如来自神仙世界,那些景象更像是来自于地洞的另一个天地。 紧接着诗人进一步刻画了画卷中的神奇之境,“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此句中“鳌头”、“海眼”、“鹏路”以及“星躔”都是比喻手法,用以表现其壮丽而神秘的色彩。其中,“海眼”代表海洋深处的神秘所在,“鹏路”则意味着大鹏鸟振翅高飞的轨迹,诗人在诗句中将这种仙境与大海相连接,使得画卷中的景致更加引人入胜。最后两句“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诗人描绘了顶湖周边的景象,虽离尘世不远,却只见白茫茫的百丈飞瀑倾泻而下,给人以壮观震撼之感。整首诗以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笔触将画卷中的缙云山美景尽情展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缙云山图》是南宋诗人李翔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此时的李翔已步入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繁的时期。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和欣赏。李翔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但他仍然保持了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他在游览缙云山时,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看缙云山图》。 在这首诗中,李翔通过对缙云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山、水、树、石等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们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缙云山的秀美风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