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鹤
白石孤标逸鹤形,古人随类巧安名。
岩花落处见朱顶,夜雨来时闻唳声。
辽海未曾重寄语,缑山今更请宽程。
若教卫懿如今在,也遣轩车到此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的白石上独立着一只优雅的白鹤,古人根据它的形态赋予了这个美丽的名字。
落在岩石上的花朵下露出了红色的头顶,夜晚的雨声中传来了白鹤的叫声。
从未再次在辽海与你交谈,今天在缑山更加期待与你相聚。
如果让卫懿知道这个消息,他也会派车来迎接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石鹤:这首诗的标题。
2. 李翔:这首诗的作者。
3. 白石孤标逸鹤形:这句的意思是,白色的石头独自挺立,形状像一只飘逸的鹤。其中,“孤标”是形容独立的标杆或标志。
4. 古人随类巧安名:这句的意思是,古代的人按照事物的类别巧妙地为它们起名字。其中,“随类”是指按照事物的类别;“巧安名”是指巧妙地安排名字。
5. 岩花落处见朱顶:这句的意思是,在岩石上的花凋落的地方,可以看到红色的顶端。其中,“岩花”是指生长在岩石上的花;“朱顶”是指红色的顶端。
6. 夜雨来时闻唳声:这句的意思是,在夜晚下雨的时候,可以听到鹤的叫声。其中,“夜雨”是指夜晚下雨;“唳声”是指鹤的叫声。
7. 辽海未曾重寄语:这句的意思是,在辽海地区,还没有再次传达信息。其中,“辽海”是指辽河流域的海滨地区;“重寄语”是指再次传达信息。
8. 缑山今更请宽程:这句的意思是,现在在缑山地区,请求更加宽松的行程。其中,“缑山”是指位于河南省的一座山;“宽程”是指宽松的行程。
9. 若教卫懿如今在:这句的意思是,如果卫懿到现在还在的话。其中,“若教”是指假设;“卫懿”是一个人的名字。
10. 也遣轩车到此迎:这句的意思是,也会派遣车辆到这里迎接。其中,“轩车”是指一种车辆;“遣轩车”是指派遣车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石鹤》,是一首描绘奇石和鹤的精美之作。诗人以“白石孤标逸鹤形”开篇,突出了石鹤的高洁与独特,给人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接着诗人以“古人随类巧安名”揭示了古人在命名事物方面的巧妙之处,既赞美了古人的智慧,又表现了诗人的才情。
紧接着,诗人以“岩花落处见朱顶,夜雨来时闻唳声”展现了石鹤在不同环境下的风采。一方面,石鹤在落花飘零之际,仍能彰显出高洁的形象;另一方面,当夜幕降临,风雨来袭之时,石鹤又能传送出洪亮的唳声,充分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品质。
随后,诗人以“辽海未曾重寄语,缑山今更请宽程”表达了对于石鹤的敬仰之情。这里,诗人将石鹤比作历史长河中的一位位英雄人物,赞扬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勇于承担的品格。同时,诗人也以“缑山今更请宽程”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石鹤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品质。
最后,诗人以“若教卫懿如今在,也遣轩车到此迎”收尾,再次强调了石鹤的伟大形象。这里,诗人以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卫懿公为例,设想如果他能看到眼前的石鹤,也会为之倾倒,派遣轩车前来迎接。这进一步突显了石鹤的不凡之处,也为全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总之,《石鹤》这首诗通过对石鹤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伟大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诗人的笔下,石鹤不仅具有超凡脱俗的外表,更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内核,使其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鹤》是南宋诗人李翔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公元1127年-1279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宋金对峙、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在李翔的人生经历中,他曾在朝廷担任官员,但因时局动荡,多次辞官归隐。他曾游历大江南北,领略祖国的山川风光,将所见所闻融入诗篇之中。这一时期的诗人以关注民生、反映现实为主,形成了雄浑沉郁的诗风。
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文人墨客们却借诗言志,通过赞美自然风光来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时期,南宋文人热衷于绘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以此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