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寻真观

标题包含
寄题寻真观
见说寻真地势雄,面临湖北倚高峰。 奔涛入夏雷声迅,险嶂凌秋黛色浓。 坛上步虚频降鹤,洞中投简数惊龙。 何劳更访桃源路,水曲云深千万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寻求真实的地理环境很雄壮,它位于湖北的高处。澎湃的波涛在夏天快速奔腾,犹如响亮的雷声;险峻的山峰在秋天呈现出浓厚的青色。古人在高台上频繁地敬奉神明,时不时会有白鹤降落;而在山洞中则有一些古人向水中投入竹简,想要以此唤醒神龙。不需要再到桃花源寻找仙境了,这里的景色就足以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寄题寻真观》是一首描绘道观景象的古诗。下面是每句诗的词句注释: 1. 见说寻真地势雄:“见说”是古代汉语常用语,意为听说。“寻真”在这里指的是寻访道家的真理,即寻找神仙的生活。“地势雄”指这个地方的地势雄伟壮观。 2. 面临湖北倚高峰:“湖北”是指长江以北的地方。这句话描述了道观所处的位置,面对着长江以北的地方,背靠高高的山峰。 3. 奔涛入夏雷声迅:这句诗描述了夏天时江涛滚滚的声音,如同雷声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4. 险嶂凌秋黛色浓:“险嶂”是指陡峭的山峰。“凌秋”是秋天来临的意思。“黛色浓”形容山峰的颜色像女子的黛眉一般浓郁。这句诗表达了秋天来临时,山峰景色更为美丽壮观。 5. 坛上步虚频降鹤:“步虚”是道教术语,指升天行走。“频降鹤”表示频繁有仙鹤降临在祭坛上。 6. 洞中投简数惊龙:“投简”是指将写有祈求文字的竹简投入山中洞穴,以此向神灵祷告。“数惊龙”表示每当人们往洞中投放祈求的竹简时,都有龙被惊醒。 7. 何劳更访桃源路:“何劳”是何必劳累的意思。“桃源路”这里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意指理想的隐居之地。这句话表示这个地方已经足够美好,不需要再去寻找其他隐居的地方。 8. 水曲云深千万重:“水曲”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云深”是指云雾缭绕的深山。这句话描述了道观周围的景色,流水曲折,山雾深深,给人以仙境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见说”开头,开门见山地引入话题,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名为“寻真观”的雄伟地界。接下来通过“地势雄”和“倚高峰”来强调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与壮丽,面对滚滚长江,彰显出自然界的壮观景象。“奔涛入夏雷声迅,险嶂凌秋黛色浓”展现了此地四季分明的特点:夏季江涛汹涌、如雷轰鸣,秋天山色浓郁、犹如青黛。接下来从“坛上步虚频降鹤,洞中投简数惊龙”可以感受到这里的神秘氛围,步虚词里描述的神仙故事仿佛就在眼前上演,甚至洞中简上的文字都会让传说中的神龙为之惊讶。在诗的最后,作者笔锋一转,用"何劳更访桃源路,水曲云深千万重"表明此处已经胜似桃花源了,不必再劳烦去寻找那个传说中的仙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寻真观》是南宋著名诗人李翔在淳熙年间创作的诗歌。在这首诗中,李翔以寻真观为主题,表达了他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个人修养、人生态度的领悟。 李翔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南宋初期,历经沧桑巨变。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们在诗词歌赋中寻找寄托,表达他们对人生哲理和现实生活的思考。 李翔所处的时代,南宋与金国对抗不断,国家政治复杂多变。然而,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李翔并未直接参与政治斗争,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使他更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的修炼以及对真理的追求。 在《寄题寻真观》这首诗中,李翔通过对寻真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寻求真理过程中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他向往道士们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希望能够从其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升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