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日
寒窗劲色晓覃覃,又见京华腊月三。
官渡梅花应照水,香清回首忆江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窗户下,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又是北京冬天的一个寻常日子。不远处,官渡湖畔的梅花正盛开,照亮了水面。清香四溢间,不禁让人想起江南的美好回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孔武仲:宋代诗人。
2. 寒窗:指贫寒的士人之家。
3. 劲色:强烈的颜色,这里指梅花。
4. 晓覃覃:形容清晨的阳光明亮。
5.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6. 腊月:农历十二月。
7. 三日:腊月初三。
8. 官渡:古渡口名,位于今河南省中牟县,相传为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相争之地。
9. 梅花:这里指梅花的花期。
10. 香清回首忆江南:香清,香气清新;回首,回顾过去;忆江南,指回忆起江南美好的风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腊月三日”为题,展示了一幅冬日的景象。首句“寒窗劲色晓覃覃”描绘了冬日清晨寒冷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一句“又见京华腊月三”则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他是一位生活在京城的人,通过这一句,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敏感。
接下来的两句“官渡梅花应照水,香清回首忆江南”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官渡梅花”指的是生长在官道旁的梅花,这句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示了冬天里的一种生机。而“香清回首忆江南”则是诗人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因为梅花正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植物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腊月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敏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月三日》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孔武仲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寒冬腊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诗中,诗人以自然界的风、雪、冰等元素为象征,表达了自身对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和挫折的感受。
孔武仲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孔武仲的人生经历却颇为曲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晚年才获得一官半职。这使得他对人生的体验更为深刻,也对世事有着更深的洞察力。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导观念,人们重视道德修养,强调个人责任。孔武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使得他的诗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