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曾谓千金意,能酬一饭恩。往来人下拜,犹是为王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有人说千金的情谊,能够回报一饭之恩。来往的人们纷纷低头拜谢,依然是为了尊贵的王孙贵族。
去完善
释义
1. 曾谓:曾,曾经;谓,认为。曾谓表示过去认为。
2. 千金意:指很大的一笔财富。这里可以理解为韩信在发达后愿意用千金回报漂母。
3. 能酬:能够报答。这里的"能"是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4. 一饭恩:指施舍一顿饭的恩情。这是比喻,实指的是漂母救助韩信的行为。
5. 人下拜:人们来拜祭。"下拜"是古代拜祭的礼仪之一,即跪下来磕头。
6. 为:为了。
7.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韩信。
去完善
赏析
《漂母祠》是一首描绘韩信感恩图报的古诗。诗人潘纬通过描述漂母祠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奉献和感激之情的赞美。
诗中的“曾谓千金意,能酬一饭恩”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韩信报答漂母恩情的行为的高度赞扬。这里,诗人用“千金”来形容漂母的恩情,而韩信则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这份恩情,这种深厚的情感与韩信的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忠诚与奉献的可贵品质。
在“往来人下拜,犹是为王孙”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人们纷纷前来祭拜漂母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韩信感恩精神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强调了漂母祠的故事在民间的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忠诚、奉献和感恩精神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漂母祠》是南宋诗人潘纬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34年。当时正值金国灭亡、蒙古帝国崛起的动荡时期。诗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悟。
潘纬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家境贫寒,以捕鱼为生。后来,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位名叫吴君光的隐士的资助,得以进入仕途。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在这段时期,潘纬游历了江南各地,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丰富了人生阅历。
在创作《漂母祠》时,潘纬正身处江苏盱眙县,这里的漂母祠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慈祥的母亲而建。这位母亲在韩信落魄时,曾给予他食物和帮助,使他成为了后来的名将。潘纬在参观漂母祠后,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