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龙兴寺阁

标题包含
龙兴寺阁
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 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 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 常山与马耳,历历在目中。 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 汨没困簿领,何以舒心胸。 公余频登临,勿使酒樽空。 行看五六月,下视零雨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台阶延伸至天空,无法与繁华市井相连。 早晨的烟雾弥漫高楼,如同巨龙一般盘踞。 远处眺望可见大海,环顾四周可分清泰山的各峰。 常山和马耳山清晰可见,在视野之中。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离乡任职如同一棵随风飘荡的蓬草。 终日沉浸在繁琐的公务中,如何能够舒展胸怀? 在空闲之余多登高望远,不要让酒杯空空如也。 看到五六月的美好景色,俯瞰细雨蒙蒙中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龙兴寺阁》注释: 1. 吕颐浩:南宋著名文人。 2. 危梯凌碧空:形容楼阁之高。 3. 廛(chán)闾:指城市。 4. 朝烟:清晨的烟雾。 5. 高栋:高大的房子。 6. 霭霭:云气密集的样子。 7. 龙:此处指云雾。 8. 遥睇:远远地看。 9. 辨沧海:辨认出大海。 10. 纵观分岱宗:纵览以区别泰山。 11. 常山:古地名,今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 12. 马耳:位于山东省东部,属沂蒙山区。 13. 历历:清晰可数。 14. 良时:美好的时光。 15. 无停景:时间不会停止。 16. 远宦:远离家乡任职。 17. 如飘蓬:像飘散的蓬草一样无所依靠。 18. 汨没:埋没于。 19. 簿领:官吏的文书。 20. 舒心胸:心情愉悦。 21. 公余:公务之余。 22. 频登临:经常登上高处。 23. 勿使酒樽空:不要让酒杯空空如也。 24. 五六月:夏天。 25. 零雨:细雨。
去完善
赏析
《龙兴寺阁》这首诗歌以登高眺远的视角展示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感慨与抱负。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描述了站在龙兴寺阁上所看到的景象,包括“朝烟”、“高栋”、“碧空”等自然景色;后八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仕宦生活的无奈。 “危梯凌碧空,不与廛闾通”描绘了龙兴寺阁的高耸入云,仿佛与凡尘俗世相隔绝。这种超脱之感为后面的景观描绘铺垫了基调。 紧接着,诗人用“朝烟翳高栋,霭霭犹从龙”两句形容清晨的雾气缭绕在楼阁周围,犹如云雾中的龙一般神秘莫测。这里的“从龙”既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的形状,又寓意着皇帝的威严,暗示了诗人身为臣子的心境。 随后,诗人通过“遥睇辨沧海,纵观分岱宗。常山与马耳,历历在目中”展现了他登高望远时的视野开阔。这里提到的“沧海”、“岱宗”、“常山”和“马耳”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名胜,代表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敬仰之情。 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却感到时光荏苒,人生如梦。他在诗中写道:“良时无停景,远宦如飘蓬。汨没困簿领,何以舒心胸。”这四句揭示了诗人身处官场,忙碌于繁杂的事务,无法尽情抒发心中的抱负,感到十分无奈。 诗人最后告诫自己:“公余频登临,勿使酒樽空。”意为在公务之余,要多去游览名山大川,借酒消愁,让心灵得到慰藉。同时,他也期待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能够看到细雨蒙蒙的美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气质和对自然的热爱,还流露出他对仕宦生涯的苦闷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