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潭州通判范寅秩韵 其一
胡尘一动隔吾乡,旋向丹丘筑草堂。
方效潜鱼游河渚,忽随飞雁到衡阳。
雨余南陌千峰翠,春日东郊百草香。
身在湖湘归未得,梦魂时到旧居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火纷飞隔绝家乡,我立刻前往美丽之地修建小窝。
就像鱼儿在水底嬉戏,又似大雁跟随飞往衡阳。
雨后的小径苍翠如画,春天的东郊花草芳香。
身处湖湘却难回家乡,唯有在梦中回到过去的居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胡尘:指北方的战事,这里借指金兵的侵略。
2. 丹丘: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此处是诗人用以表达向往宁静生活的象征。
3. 河渚:河边的陆地,此处指诗人闲适的生活之地。
4. 飞雁:飞行的大雁,古人常以大雁寄托离别的思念之情。
5. 南陌:南方的道路。
6. 东郊:东方的郊野。
7. 湖湘:指湖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首联描述了故乡被胡尘隔绝的情况,诗人在此境中通过想象自己在丹丘建立草堂来寻找心灵的慰藉。颔联通过潜鱼和飞雁的意象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颈联以描绘雨后南陌的美景和对春日的赞美,表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尾联则传达出诗人在身陷湖湘之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心灵上的渴望回归。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潭州通判范寅秩韵 其一》是南宋诗人吕颐浩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162年,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吕颐浩经历了复杂的人生变迁。他曾是南宋初期的重臣,担任过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等要职,但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罢免流放,直到晚年才得以恢复名誉。这样的经历使他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态的炎凉,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这个时期正是南宋建国初期,战乱未平,国家内外局势紧张。宋金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山河破碎,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吕颐浩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总的来说,《次潭州通判范寅秩韵 其一》这首诗是吕颐浩在南宋初期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体现了他对人生、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