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标题包含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春城乞食还,高论此中闲。僧腊阶前树,禅心江上山。 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晚送门人出,钟声杳霭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翃(?-788年),字君平,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 韩翃年轻时以文才著称,与李端、卢纶等文人交游甚密,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历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在朝为官期间,韩翃直言敢谏...查看更多
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得女子
去完善

译文
在春意盎然的城市里乞讨食物返回,我们谈论着日常琐事。 看那台阶前的树木见证了僧侣的生活,而僧人的心则在遥远的山上寻找宁静。 疏帘下,雪花飘舞;深户内,花朵绽放。晚上我送走拜访的朋友,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钟声。
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得女子
去完善
释义
1. 春城:春天的城市,这里指春天里的长安城。 2. 乞食:乞讨食物,这里是形容僧人化缘的行为。 3. 高论:高深的言论,这里指僧人谈论佛学道理。 4. 僧腊:佛教术语,指僧人的年龄,这里指僧人在寺庙的时间。 5. 禅心:佛教术语,指禅修的心境。 6. 疏帘:稀疏的窗帘,这里指寺庙的窗户。 7. 雪卷:雪景画卷,这里指窗外的雪景。 8. 深户:深邃的房屋,这里指寺庙的内室。 9. 花关:花丛中的门径,这里指寺庙内的景象。 10. 门人:徒弟,这里指禅师的弟子。 11. 钟声:寺庙的钟声,这里象征寺院的氛围。 12. 杳霭:形容钟声幽远的景象。
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得女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荐福寺衡岳暕师交谈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这位禅师的敬意和对佛门的向往。诗人用“春城乞食还”来比喻自己得到了禅师的智慧启示,而“高论此中闲”则是对禅师谈论佛法的赞美。在诗人的眼中,禅师就像一棵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树,他的智慧就如同山脉一样宽广无边。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寺院的环境来展示佛门的宁静祥和:“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在这里,诗人看到了飘动的雪景和盛开的花朵,这些都是禅意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最后,诗人用“晚送门人出,钟声杳霭间”来表达自己对禅师的敬仰之情。这里的“钟声”代表了佛教的象征,而“杳霭”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声音的深深感慨。
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得女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该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大唐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达到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韩翃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以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和朝廷的赏识。然而,尽管他生活在一个繁华的年代,但他的人生经历却并不一帆风顺。他曾一度因故被贬,远离庙堂,这使得他在面对世事无常时更加感慨万千。 在诗中,韩翃描绘了荐福寺的清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起起落落的感慨。通过对衡岳暕师的高尚品质的赞美,以及对他远离尘嚣、潜心修道的敬仰之情,反映出诗人向往清静无为的精神世界,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追求。
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得女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