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
看花关有分,分薄亦蹉跎。
蜂蝶争无限,笙歌得几何。
利名长自役,风雨不须多。
趁取红香在,高吟卷醉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欣赏花朵时节各有差异,
时间流逝不容我们蹉跎。
蜜蜂蝴蝶争艳展翩,
热闹笙歌能维持几刻?
名利困扰始终束缚着我,
风雨莫须有太多的波折。
趁现在花儿正鲜艳盛开,
尽情赋诗陶醉于卷轴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看花关:观赏花朵的场合或时间。
2. 分薄:指缘分淡薄。
3. 蹉跎:浪费光阴,错失时机。
4. 蜂蝶争无限:形容纷繁多杂的事物。
5. 笙歌:吹笙唱歌,此处指繁华景象。
6. 利名:名利,功名利禄。
7. 长自役:长期被名利驱使。
8. 卷醉螺:将醉后的面容隐藏在诗卷之后。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惜花的诗词,作者韩琦通过描写花卉的美丽和短暂,以及人们对它的欣赏和争夺,表达了对于名利、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联“看花关有分,分薄亦蹉跎”,点明了人们对于花的欣赏是有定数的,即使时间短暂也要尽力去珍惜。这里“分薄”一词寓意时光流逝,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
颔联“蜂蝶争无限,笙歌得几何”,描绘了蝴蝶蜜蜂竞相采蜜的场景,与笙歌形成对比,凸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声色犬马之中,追求的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
颈联“利名长自役,风雨不须多”,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他意识到名利往往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而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也是无法避免的。在这里,诗人倡导的是一种超脱的心态,要能放下世俗的纷扰,去珍惜眼前的时光。
尾联“趁取红香在,高吟卷醉螺”,则再次回到惜花的主题。诗人劝告大家趁着花儿还在盛开的时候,尽情地欣赏它,甚至不惜用醉酒的方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整首诗以惜花为引,深入探讨了人生哲理,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又有对世事如烟的超脱。韩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每一刻的美好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不为名利所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花》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韩琦所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64年左右,正值韩琦任枢密使、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等要职期间。在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他心系民生,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界生灵的独特关爱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们对于花草树木的欣赏和珍爱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韩琦作为当时的一代名臣,他的文学素养和政治眼光使得他对这种现象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韩琦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中期的变革时期,新旧党争激烈,而韩琦因忠诚耿直,屡次受到贬谪。然而,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关注国家大局,忧国忧民。在他的诗文中,时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惜花》虽然是咏物之作,但实则借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以及自然界的热爱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