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故人
虚窗桂子打风声,夜酌沉沉夜气清。
三十年间不须说,可堪相照髪星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吹过窗户和桂树的夜晚,我们在月光下喝酒,夜色清净。不用提起这三十年来我们走过的风风雨雨,看看彼此的白发就知道我们共度了多少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虚窗:指窗户,“虚”有通“轩”的意思。
2. 桂子:桂树的花或果实。
3. 打风声:即听到风吹过发出的声音。
4. 夜酌:夜间饮酒。
5. 沉沉:形容夜色深沉的样子。
6. 夜气清: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7. 三十年间:此处表示一段时间,并非确切的三十年的时间。
8. 不须说:意思是不用说,意指时间的流逝无法改变的事实。
9. 可堪:指能够承受、忍受。
10. 相照:相互映照。
11. 髪星星:指头发花白,形容年老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遇故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故人在夜空中相遇的场景。“虚窗桂子打风声”一句,通过窗户的摇晃和桂子的掉落,形象地展现了夜风的力度。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正在观察窗外的景象,为下文的“夜酌沉沉夜气清”铺垫了氛围。夜气清清,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里与朋友畅谈的喜悦心情。
紧接着,诗人用“三十年间不须说,可堪相照髪星星”来形容岁月在两人之间的流逝。他们已经有三十年的时光未曾谋面,而此刻再次相聚,却已白发苍苍。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也揭示了故友重逢的喜悦。尽管岁月无情,但深厚的友谊仍然可以跨越时间的隔阂,温暖人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遇故人》是唐代诗人李公明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故人的喜悦和感慨。创作时间是公元755年前后,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个特殊时期,李公明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曾历任地方官吏,因政绩显著而受到皇帝嘉奖。然而,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调任为御史中丞,负责镇压叛军。尽管他英勇善战,但由于战争的残酷现实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最终被迫离开战场,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公明不仅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还亲身经历了家国之痛。因此,他在《遇故人》中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重逢故人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