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人至
冻雨杂零雪,柴门不敢开。
持来一片纸,说自大安来。
元帅方归沔,边书又报阶。
忍寒再三问,老弟几时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洒的冻雨夹杂零星雪花,简陋的柴门不敢轻易打开。
拿着一张薄纸前来告知,说是从远方平安寄来。
元帅刚刚返回沔州,边疆的战报又已传来。
严寒之中忍不住多次询问,亲爱的弟弟何时能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大安:古代郡县名,位于今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这里指代诗人李公明的家乡或亲朋好友所在地。
2. 冻雨:寒冷天气下的降雨,雨滴落到地面后迅速结冰。
3. 零雪:零散的雪花。
4. 柴门:用树枝等制作的简易门,常见于乡村农舍。
5. 元帅: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这里指代镇守边疆的统帅。
6. 沔:即沔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
7. 边书:边疆的文书。
8. 报阶:上报朝廷。
9. 忍寒:忍受寒冷。
10. 老弟:对家中排行最小的弟弟的称呼,这里指代诗人的弟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公明的作品《大安人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冬天收到来自远方的来信时的情景。
首联“冻雨杂零雪,柴门不敢开”描绘了寒冬的景象,冻雨夹杂着零星的雪花,使得诗人家的柴门都不敢轻易打开。这里以景入诗,不仅表现出严寒的天气,还体现出诗人面对恶劣天气的无奈和担忧。
颔联“持来一片纸,说自大安来”,递进的叙事,转向信使的到来,他拿着一封信片,告诉诗人是从大安来的。此句中的“一片纸”寓意着信息的传递,这里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封信的传递,展现了诗人的牵挂和期盼之情。
颈联“元帅方归沔,边书又报阶”,则是诗人对时事的关注,通过对军事战况的关切表达出诗人忧虑国家命运的情怀。元帅指的都元帅汪兴宗,他正从前线退守到沔州(今陕西勉县)。 “边书又报阶”则暗示着边境的战况不容乐观。
尾联“忍寒再三问,老弟几时回”表现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在寒冷的环境中,诗人强忍严寒,不断询问弟弟何时能回来,显示出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
整首诗围绕严寒天气、消息传递以及家国之情层层展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安人至》是南宋诗人李公明的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追溯到南宋初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原地区正处于金、宋、蒙古三国纷争的局面,边疆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公明作为南宋的一位爱国诗人,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有着深切的关心。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在这个时期,李公明可能因为战乱而流亡到边远地区,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现实感和历史感。
此外,这个时代还伴随着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诸多问题。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李公明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忧虑和关注,以及对社会改革的热切期待。总的来说,《大安人至》这首诗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战争与人世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李公明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