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过期思稼轩之居,漕留饮于秋水观,赋一词谢之)
想先生、跨鹤归去。依然上界官府。胸中邱壑经营巧,留下午桥别墅。堪爱处。山对起、飞来万马平坡驻。带湖鸥鹭。犹不忍寒盟,时寻门外,一片芰荷浦。
秋水观,环绕滔滔瀑布。参天林木奇古。云烟只在阑干角,生出晚来微雨。东道主。爱宾客、梅花烂漫开樽俎。满怀尘土。扫荡已无馀,□□时上,主峤翠瀛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先生,骑鹤离去返回天界。他仍在仙界的官府任职。在他的心中,山水之间仿佛隐藏着匠心独运的设计。留下那午桥的别业风光依旧。最令人喜爱之处,莫过于起伏的山峦和那奔腾而来的万马,在山坡上休憩。湖泊边的鸥鹭与荷浦相伴,它们似乎并不忍心离散,时常出现在门口之外。
秋水观,周遭环绕着滚滚而下的瀑布。周围的参天古木高耸入云。云雾只在栏杆的一角生起,又化作傍晚时的微微细雨。我们这些东道主们,热爱宾客,把梅花盛开的季节视为待客的盛宴。尽管我满怀尘世的烦恼,但通过清扫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也可以像主峰那样翠绿欲滴,实现心灵的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期思: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北偏西的鄱阳湖南部区域。
2. 稼轩:辛弃疾(字稼轩)的别号。
3. 漕:指河运的码头。
4. 秋水观:观名来源于宋词人辛弃疾“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词句,寄托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5. 上界官府:在天上作官的地方,这里指辛弃疾的原居地期思。
6. 胸中邱壑:比喻具有战略眼光和策略思想。
7. 山对起、飞来万马平坡驻:形容周围山水壮观、景色秀丽。
8. 带湖鸥鹭:比喻生活宁静、自由。
9. 不忍寒盟:不喜欢背信弃义的事情。
10. 门户:门前的水域。
11. 芰荷浦:长满菱角的湖泊。
12. 环抱滔滔瀑布:描述秋水观景观特点。
13. 奇古:奇特古朴。
14. 云烟只在阑干角:描述云雾飘渺的景象。
15. 微雨:小雨。
16. 东道主:来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成语,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17. 烂漫:鲜艳而繁多。
18. 樽俎:古代宴会时的酒器和砧板,这里借指宴席。
19. 扫荡:清除,扫除。
20. 无馀:没有剩下。
21. 主峤翠瀛语:与青山绿水为邻的主观感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对辛弃疾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词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寓含了对辛弃疾品格的敬仰之情。词的上阕通过描述山的雄姿、水的柔美以及飞鸟游鱼的自由,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以此衬托出辛弃疾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下阕则侧重于描写秋水观的壮丽景观和周围环境的静谧氛围,以及诗人在此受到热情招待的感受,进一步突显了辛弃疾的才情和人格魅力。整首词以词人的切身感受为线索,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既表达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辛弃疾隐居生活的高尚品质,使读者陶醉在这美好而纯朴的田园风光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摸鱼儿》是南宋诗人章谦亨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即公元1190年至1194年之间。这个时期,章谦亨在朝廷担任郎官一职,负责宫廷礼仪和文书工作。他时常关注民生问题,关心国家的农业发展。在这段时间里,章谦亨还结识了辛弃疾等一批有志改革、关注民生的文人士大夫,彼此间相互唱和,共同抒发对国家治理的忧虑之情。
在绍熙年间,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但国家经济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由于金兵压境,军事压力大增;另一方面,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流亡,民生疾苦深重。这使得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国家的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寻求改善民众生活和国家繁荣的策略。章谦亨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摸鱼儿》,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