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
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
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
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云岩》章谦亨
1.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或天地万物的主宰。
2. 雕镌:刻画、雕琢,此处意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真成:真正成为,表示实际上已经形成的意思。
4. 洞天:道教用以称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5. 将:动词,用、拿的意思。
6. 修蟒逐:驱赶长蛇的隐喻,表示驱邪避害。
7. 却许:允许、同意。
8. 蛰龙眠:形容一条沉睡的巨龙,隐含生机潜藏之意。
9. 石现:石头上显现出。
10. 金钢足:这里是形容石头坚硬、稳定,如同金刚之足。
11. 泉流:泉水流动的景象。
12. 仙客:对神仙、仙人的尊称。
13. 田:指仙人们的田圃、园圃。
14. 炷香:点燃香火,这里指的是在寺庙中烧香祈祷。
15. 吾道者:即我修道之人。
16. 色体:指外表特征。
17. 尚依然:仍旧保持原样。
去完善
赏析
《云岩》是诗人章谦亨表达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结晶之作。首联“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将原本天然的山岩雕琢成了宛如仙境的景致,令人叹为观止。
颔联“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故事,以修蟒和蛰龙两个形象喻指山间的灵气与生命力,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色彩。
颈联“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描述了岩石上闪烁着金光的小径、流淌着清泉的田野,这些生动的景象既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寓含着道教所崇尚的隐逸情趣。
尾联“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意味深长,不仅点明了本诗的主旨,亦表达了诗人尊崇自然、崇尚人生哲学的人生态度。同时通过炷香的细节描绘,也暗示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度理解。全诗语言精炼,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云岩》是北宋诗人章谦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远望,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宋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歌创作非常活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章谦亨是北宋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没有详细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诗作中了解到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云岩》就是他在游览山水时抒发个人情怀的作品。
最后,我们来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兴起,文人们纷纷追求功名。然而,也有一些文人厌倦了世俗纷争,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文人社会中非常流行,章谦亨的诗作《云岩》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