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青阳馆望九子山

标题包含
青阳馆望九子山
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 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 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 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猨声到客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翠的山峦直冲云霄,九座山峰在县政府门前遥遥相对。阳光照射下的千重树木,仿佛是闪烁的毫芒,从空中垂下的瀑布,犹如万条悬泉。汉武帝巡游时曾在这里驻留,秦始皇也在这里祈求丰收。那消失的祭坛遗迹已难以寻觅,只有猿猴的叫声回荡在山间。
去完善
释义
1. 青阳馆:指位于青阳县的行馆,为唐代窦叔向任青阳县令时所建。 2. 九子山:即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的九华山,因有九峰而得名。 3. 苍翠:指草木茂盛,颜色翠绿。 4. 岧峣:形容山势高峻。 5. 碧天:青天。 6. 毫芒:细微的光线。这里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的光斑。 7. 涓滴:一点一滴的水。这里指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 8. 汉武帝南游: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在公元前110年南巡至安徽,并在此设立枞阳县。 9. 秦始皇东幸: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至江苏一带,途经镇江等地。 10. 驻跸:帝王出行时沿途暂停休息的地方。 11. 始皇东幸亦祈年:此处指秦始皇向东巡游,祈求国泰民安。 12. 云祠:祭祀云神的神祠。 13. 猿声:指山中的猿猴啼鸣之声。
去完善
赏析
《青阳馆望九子山》是一首描绘九子山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登高望远,将九子山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首联“苍翠岧峣上碧天,九峰遥落县门前”,描述了九子山的高耸入云和九座山峰的壮观景色。其中,“岧峣”一词形容山高峻,表达了九子山的险峻与雄奇。 颔联“毫芒映日千重树,涓滴垂空万丈泉”,进一步描绘了山中丰富的植被和水资源。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出斑驳的光影,泉水从山顶飞流直下,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颈联“武帝南游曾驻跸,始皇东幸亦祈年”,借古代帝王巡游之事,表现了九子山的悠久历史和神圣地位。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诠释。 尾联“云祠绝迹终难访,唯有猨声到客边”,表明尽管古人曾在此祭祀祈福,但这些遗迹已经难以寻觅。只有山间猿猴的啼叫声陪伴着游客,增添了几分清幽与寂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九子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阳馆望九子山》是唐朝诗人窦叔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时期,具体年代没有明确记载。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繁荣,诗歌创作尤为兴盛。 窦叔向生活在唐朝中晚期,他的家庭世代为官,他本人也担任过御史等职位。然而,他在官场上的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触犯权贵而遭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世事有更深的洞察和感慨。 在窦叔向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经历了初期的繁荣和盛世,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显得更加深沉。 《青阳馆望九子山》描述了诗人在青阳馆远望九子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实时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充分展示了窦叔向的诗才和人生哲学,使他成为了唐朝后期的一位重要诗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