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寒食日恩赐火

标题包含
寒食日恩赐火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恩泽光芒照耀到我们这些地位低微的人身上,明亮如华的烛光突然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光影随着使者行走,繁星的光辉抚摸着路上的行人。有幸的是借助榆树和柳树的遮掩取暖,这光辉也能照到那些生活在茅草屋中的贫寒人家。
去完善
释义
【词语注释】: 1. 恩光:指皇帝的恩赐。 2. 小臣: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 3. 华烛:华丽的蜡烛。 4. 春:春天。 5. 电影:指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光线。 6. 中使:宫廷使者。 7. 星辉:指星光。 8. 拂路:指在道路上行走。 9. 榆柳:榆树和柳树,这里指代民间。 10. 草茅:茅草屋,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家。 11. 贫:贫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寒食节皇帝赐予火光的情景。首联以“恩光”和“华烛”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和对春天的惊喜。颔联则通过“电影”和“星辉”展示了中使传递火光的画面,突显出皇帝的关怀无微不至。颈联则以“榆柳暖”和“草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皇帝赐予的火光给贫寒的百姓带来了温暖。整首诗情感深沉,笔触细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寒食日恩赐火》是唐代诗人窦叔向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世纪初期,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唐朝正处于繁荣的盛世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窦叔向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然而,窦叔向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窦叔向创作了这首《寒食日恩赐火》。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这一天皇帝恩赐火种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同时,通过对火的赞美,诗人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充分展示了窦叔向诗歌创作的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