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冬日效石湖田园杂咏体
溪落洲荒水半篙,枯杨两岸冷萧骚。
田家预办来年事,加得陂头一丈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溪水低落河床露出半篙泥沙,两岸枯杨在寒冷中发出萧瑟的声音。
农家的田舍提前做好了来年的准备,他们加高了田埂,以期望明年丰收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溪落:指河流的水量减少。这里描绘了冬日水流减少的景象。
2. 洲荒:荒凉的洲渚。描述河边的土地在冬天显得荒凉。
3. 水半篙:水深大约半米,形容河水较浅。
4. 枯杨:枯萎的杨树,表现了冬天的景象。
5. 冷萧骚:寒冷的风吹过,引发寂静与肃杀的氛围。
6. 预办:提前准备。
7. 陂头:池塘或湖泊的堤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江上冬日效石湖田园杂咏体》是南宋诗人萧澥所作,描绘了冬日江南水乡的景致。诗中,萧澥以清澈的溪流、荒废的沙洲和枯萎的杨柳等景象展现出冬天的寒冷与宁静。同时,他还通过描述农民们提前为来年春耕做准备,筑堤引水等场景,表达出对生活的热情和坚韧意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田园风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冬日效石湖田园杂咏体》是南宋诗人萧澥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年间(公元1127-1162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建立初期,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个特殊时期,萧澥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因战乱而离家避祸,后来进入官场,却因正直敢言而被贬谪。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国家的命运有了更深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上软弱无能,对外屈膝求和,对内则苛捐杂税,百姓生活困苦。萧澥在诗中以田园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担忧。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的冬日景色,以及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然而,在这种宁静与和谐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