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寄友人
日煖梨花雪,风吹杨柳绵。
春逾三月半,梦忆十年前。
诗借鶑声和,书无鴈字传。
东君还似旧,吾鬓叹皤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温暖了梨花如雪,春风吹拂着杨柳如绵。
春天已经过了三月半,梦回十年前的时光。
用诗借莺声唱和,书信却未见雁字传来。
春天的神依然如故,无奈我的头发已白如雪。
去完善
释义
1. 俞桂:诗人名字,南宋末年人。
2. 日煖:温暖的阳光。
3. 梨花雪:指梨花开时像下雪一样美丽。
4. 杨柳绵:指杨花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
5. 春逾:春天已过。
6. 三月半: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正值春夏之交。
7. 忆十年:回忆起十多年前的事情。
8. 诗借鶑声和:借用黄莺的叫声来和诗。
9. 书无鴈字传:没有大雁传递书信。
10. 东君:春神,这里代指春天。
11. 吾鬓叹皤然:感叹自己的头发已经变得花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描绘了春天温暖阳光下的梨花如雪、风吹柳絮的景象,奠定了诗歌的基调。颔联通过“春逾三月半”的时间变化,引出了“梦忆十年前”的回忆,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颈联中的“詩借鶑聲和”意味着诗人希望借助大自然的和谐之声来传达情感,而“書無鴈字傳”则表达了书信无法传递思念之情的无奈。尾联中的“東君還似舊,吾鬢嘆皤然”寓意虽然时光荏苒,但春天的美好依然如故,只是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感叹岁月的无情。整首诗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寄友人》是宋代诗人俞桂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960-1279年的宋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段,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在这个时期,俞桂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反而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创作。他的诗作广泛流传,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春暮寄友人》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一方面,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渐被商业化的城市生活所取代;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俞桂的诗作也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俞桂对生活热爱和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