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

标题包含
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
数步圆塘水,双鸿戢羽仪。一飞乔木上,一返故林垂。 澹泊含秋景,虚明抱夜规。无因留绝翰,云海意差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几步走完的池塘边,两只鸿雁收起了羽翼。一只飞向了高高的树木,另一只返回了熟悉的树林。它们在秋天恬淡的景色里,享受着夜晚明亮的月光。然而,我却无法留住这美丽的瞬间,因为我的笔墨不足以描绘出云海之间的韵味。
去完善
释义
数步:形容池塘范围有限。 圆塘:圆形的水塘。 双鸿:指许郑二判官。 戢羽仪:收敛起鸟的羽毛和翅膀。这里用鸟类来比喻许郑二判官结束旅程准备离开。 乔木:高大的树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许郑二判官的远行。 一返:再次返回。 故林:原来的树林,也可以理解为故乡。 澹泊:恬淡寡欲。 含秋景:蕴含着秋天的景色。 虚明:天空晴朗明亮的样子。 抱夜规:按照夜间的规律。 无因:没有办法。 留绝翰:留下传世的书法佳作。 云海:苍茫的大海,这里用来形容地域辽阔。 意差池:意思是心意不一,无法统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别离的场景与心境。首联“数步圆塘水,双鸿戢羽仪”描述了两只大雁在水边起飞的情形,象征着即将分别的友人;颔联“一飞乔木上,一返故林垂”则进一步凸显了分别的情境;颈联“澹泊含秋景,虚明抱夜规”则以自然景象为喻,寓含着诗人内心对于离别的感慨;尾联“无因留绝翰,云海意差池”则表示了尽管离别在即,但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却永远不会改变。整首诗在形象生动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714年左右的唐朝盛世时期,张说这位年轻有才的诗人写下了《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这首诗。当时,他是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进士,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工部侍郎等职位。然而,好景不长,他因卷入宫廷政治斗争而遭受排挤,被贬为相州刺史。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友人许景先和郑神力共度了美好时光。他们一起游览相州的美景,泛舟于湖泊之上,欣赏着秋天的美景。然而,离别在即,他们都即将奔赴各自的岗位,继续为国家效力。于是,在离别的那个秋天,张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作,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在这个时代,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然而,与此同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这使得张说等有为青年不得不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说的这首诗显得尤为感人,它既是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