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一
人道温陵郡,山川似洛阳。
怀兄尚淹滞,敦族蹔翱翔。
会见亲先汉,方期变有唐。
万安秋夜月,多称古文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都说温州是个好地方,那里的山水风光如同洛阳一样美。
我的兄弟还在家里闲散着,而家族的事业也暂时停下了脚步。
期望我们的亲人能在汉朝显亲扬名,同时期待我们也能改变唐朝的历史命运。
在这美好的秋日夜晚里,我常常想起那些古代的文学家们。
去完善
释义
1. 人道温陵郡:"人道"指的是人们所传颂的。"温陵郡"是指福建泉州地区。这句话是说人们赞美泉州的山川风光如同洛阳一样美丽。
2. 怀兄尚淹滞:"怀兄"指想念兄长。"尚淹滞"表示还在等待、滞留的意思。整句意思是诗人想念他的兄长,期待与他相聚。
3. 敦族蹔翱翔:"敦族"是宗族之意。"蹔翱翔"指短暂的飞翔,意指暂时的离开。这句是说诗人因家族之事而短暂离开故乡。
4. 会见亲先汉:"会见"表示不久后就可以见面。"亲先汉"是作者对唐代以诗歌亲近群众的赞赏。这句意味着将来诗人和兄长会欢聚一堂,共同欣赏古代文化。
5. 方期变有唐:"方期"意为期望、盼望。"变有唐"指改革唐朝时期的一些不足之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期盼着改革唐朝的教育制度,使其更加完善。
6. 万安秋夜月:"万安"是南宋时期的福建的一个驿站名。"秋夜月"指的是秋天的夜空。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寄居在万安时的秋天夜景。
7. 多称古文章:"多称"表示多次赞美、高度评价。"古文章"指的是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敬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薛季宣为其兄长送行时所作。诗中将福建泉州的温陵郡比作古都洛阳,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人感慨兄弟情深,却因世事暂离。他对未来充满了期望,认为家族必将繁荣昌盛,展现出儒家的亲情观念和家国情怀。全诗借景抒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品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季宣的这首《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一》创作于南宋年间,具体时间已不可考。诗人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国家内外矛盾激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虽然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但薛季宣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时刻关心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危。
在诗人的生活中,他常常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就包括士昭兄。两人相识相惜,感情深厚。在这首诗中,薛季宣通过送别士昭兄赴任南外敦宗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值宋金对峙之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北方沦陷区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南外敦宗院的建立,意味着宋朝政府开始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和传承,希望通过培养人才来振兴国家。因此,这首诗也反映出薛季宣对国家振兴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