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和前韵 其三

标题包含
再和前韵 其三
辕门怒发彘肩巵,计相当年笑解衣。 谁识英雄千古意,肯论性命一丝危。 伏波卧看飞鸢堕,杜曲生怜独鹤归。 自愧此身成濩落,空搔种种欲何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清之(1176年-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史弥远、贾似道并称为“三贤相”。 郑清之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宋宁宗嘉定元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将军营门前怒气冲冲地拿着猪头肉下酒,当年是谈笑风生地脱下战衣。谁能理解英雄的千载英魂,怎会谈论生死一线间的危险。伏波将军稳坐军中,看着风筝坠地;杜曲生诗意满满,独爱孤鹤翩翩归来。我惭愧我这般无所作为,徒留懊悔与烦恼却不知该做什么。
去完善
释义
1. 辕门:古代指军营的大门,这里借指军队。 2. 怒发:比喻奋起反击。 3. 彘肩巵:即“彘肩斗酒”,喻指英勇赴义,壮烈牺牲。 4. 计相:古代的官员名,负责全国会计工作。 5. 当年:指过去的那一年。 6. 解衣:指脱下战袍。 7. 谁识:谁知道。 8. 千古意:长久的愿望或理想。 9. 性命:生命。 10. 一丝危:形容非常微弱的危险。 11. 伏波:东汉名将马援,字伏波。 12. 卧看:躺着观看。 13. 飞鸢:飞翔的老鹰。 14. 堕:掉下来。 15. 杜曲:唐朝诗人杜甫,字子美,世称杜曲先生。 16. 生怜:十分同情。 17. 独鹤归:源自苏轼的《放鹤亭记》,比喻隐逸之人。 18. 自愧:自己感到惭愧。 19. 此身:这个身体,指自己。 20. 成濩落:被荒废。 21. 空搔:徒劳地抓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诗人在辕门上愤怒地拿出猪肩,以美酒招待朋友,这种情谊在当时被人们传颂。颔联则转向了对英雄的敬意,诗人认为这些英雄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的千古之意,他们愿意为理想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生命的危险。 颈联中,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伏波卧看飞鸢堕”暗含了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他曾在战场上观察敌人的动态,同时也表达了对马援的敬佩之情。“杜曲生怜独鹤归”则引用了杜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孤独英雄的同情。 尾联则表现出诗人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自愧此身成濩落,空搔种种欲何为”表示自己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人生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就,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整首诗通过描绘英雄的形象和豪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前韵 其三》是南宋文学家郑清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晚期,大约在1250年至1274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郑清之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政治地位较高。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南宋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蒙古帝国对南宋的进攻日益加剧,疆土不断被蚕食。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郑清之在面对这样的局势时,心情十分沉重。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此外,郑清之在这一时期还受到了理学的影响。他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这些思想在诗中得到体现,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哲理内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