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香粟飞从月姊边,秋花无数总饶先。
清芬肯作椒兰观,雅韵羞陪粉黛妍。
点就金丹筛雨露,染成玉骨跨神仙。
余芳更孕青青子,相伴寒梅到雪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迷人的香气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秋天里百花争艳总是独占鳌头。她的清香不愿与普通的香草混为一谈,高雅的气质使得胭脂俗粉自惭形秽。犹如点化金丹挥洒甘霖滋润万物,又如仙人般超凡脱俗,美好如玉。她的花香中孕育着未来的种子,陪伴着冬天的梅花度过风雪交加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1. 香粟: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如粟米般,此处用来形容桂花的香气浓烈。
2. 月姊:古人对月的称呼,这里指的是月亮。
3. 椒兰:都是香料植物,这里用以比喻其他花卉的香气。
4. 粉黛:古代妇女的化妆品,通常用于比喻花朵的美丽。
5. 金丹:这里指道家炼制的丹药,用来比喻桂花的药用价值。
6. 玉骨:比喻人的品质高洁,这里用来赞美桂花的品质。
7. 青子:即果实未熟时,这里是说桂花的果实还未成熟。
去完善
赏析
郑清之的这首《桂花》主要描绘了桂花的形态、香气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首联以“香粟飞从月姊边”起笔,巧妙地将桂花的香味与月亮联系起来,营造了月光下的美好画面;颔联则表达了桂花的独特气质,强调其清雅脱俗之美,婉拒与椒兰等俗物为伍。颈联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桂花的花期,赞美其恒久且珍贵的品质。尾联则以桂花的果实作为结尾,预示着冬天的到来。全诗结构紧凑,意蕴深远,充分展示了郑清之对桂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桂花》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郑清之所作。创作于南宋后期,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蒙古势力的威胁,国家内外交困,民不聊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郑清之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波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广泛接触民间百姓,了解他们的疾苦,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清之写下了这首《桂花》诗。诗中以桂花的香气和形态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他用“金粟如来”来形容桂花,既赞美了桂花的美丽,又暗示了国家繁荣富强的理想。同时,他又用“摧艳为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众苦难的关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