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雅觉归东海
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
老别关中寺,禅归海外峰。
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和水的内心深处,一个念头就能产生无数思绪。告别关中的寺庙时年岁已高,在禅宗的指引下回到海外的山峰。鸟儿飞翔而来,因为它们知道路径;船儿离去无影无踪,就像未曾出现过。经过几夜的平静,我首先听到的是故乡的钟声。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送僧雅觉:送别僧人雅觉。雅觉是僧人的法号。
2. 东海:古代泛指位于我国东方的海滨国家。这里可能指的是日本等沿海地区。
3. 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心中的山水之间,一个念头便有千万重的距离。这句话意味着在心中模拟出的风景和现实中看到的景色之间的距离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4. 老别关中寺:在暮年时与关中的寺庙告别。关中是古代地理概念,指的是古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5. 禅归海外峰:僧人前往海外的山峰进行禅修。
6. 鸟行来有路:鸟儿飞行时是有路的,意味着有方向和方法。
7. 帆影去无踪:帆船离去的时候是无踪的,意味着无法追踪。
8. 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经过几夜的平静,首先听到的便是故国的钟声。这意味着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最先能感到的是来自家乡的安定和安慰。

去完善
赏析
《送僧雅觉归东海》这首诗意境深邃,通过送别僧人这一题材表达了一种深远的思考。首联“山川心地内,一念即千重”,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的壮丽与内心的情感,其中的“一念即千重”更是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颔联“老别关中寺,禅归海外峰”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祝福。
颈联“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则以飞鸟和帆船的形象象征生命的历程,暗示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而尾联“几夜波涛息,先闻本国钟”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意味着在经历风雨之后,终会迎来安宁与宁静的日子。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雅觉归东海》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乔创作的。据史载,张乔在唐懿宗咸通年间屡试不第,但诗名早著,有“贾岛之秀”的美称。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因为被认定抄袭了唐代诗人张籍的诗而受到处分,后来才逐渐显达。
这首《送僧雅觉归东海》应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全诗通过描绘东海岸边的美景和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佛教哲学的深刻领悟。一方面反映了他追求隐逸超脱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