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李磐庵西潜图

标题包含
题李磐庵西潜图
何人意行山水重,草木惊笑来天风。 茅簷鸡飞犬升屋,屐声疾奏邻家翁。 逢迎初非乃翁事,盆盎浄洁求无同。 一犁春雨饱膏沐,千顷秋日加曈昽。 恭惟耕稼我自出,敢与造物论丰凶。 树间井亦颇寒冽,门前石不烦磨礲。 愿公藉石饮此水,鸭猪肥大牛羊丰。 杖藜吾父坐吾祖,日望四海宽租庸。 太平果在放船手,此诗与画当无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宝昙,俗姓李,字希古,号竹堂,南宋时期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年轻时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交往。 释宝昙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谁人有着厚重的山水的情怀,草木因那天风吹过而欢愉地笑着。 茅草屋檐下鸡群狗儿欢腾,木屐踩在地面快速的声音是邻居老翁的演奏曲。 互相见面寒暄并不应该是老人的事,只愿洁净的器物能让我们有所不同。 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大地,如同给田地洗了个澡;秋天的太阳照耀着农田,更加明亮。 敬重农务是我个人的主张,虽然产量的问题不敢和造物主争辩。 井水冬暖夏凉,门前的石头不需要打磨。 希望你能靠着这石头饮用这水,期望你的家禽壮大丰富。 我拄着拐杖坐着祖先的位置,每天期待的是四海之内都能减免赋税。 如果可以实现那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诗和画将会源源不断。
去完善
释义
1. 意行:诗人描述他意志坚定,决意践行心中的目标。 2. 山重:指山水之间的景致深远。 3. 天风:风吹动树木的情景。 4. 茅簷:指简陋的房屋。 5. 鸡飞犬升屋:形容动物们的活泼闹腾景象。 6. 屐声:走路时木屐发出的声音。 7. 邻家翁:住在附近的老人。 8. 逢迎:面对事物或人物,表现出尊敬和顺从的态度。 9. 乃翁:你的父亲。这里可能指代李磐庵。 10. 盆盎:一种盛水的容器。 11. 净洁:干净无尘。 12. 膏沐:滋润滋养。 13. 千顷:大面积的稻田。 14. 秋日:收获的季节。 15. 加曈昽:阳光照耀,光明明亮。 16. 恭惟:表示敬意和礼貌的词语。 17. 耕稼:耕种庄稼。 18. 造物:创造生命和万物的主宰者,这里可能指神灵。 19. 丰凶:丰收与否。 20. 井亦颇寒冽:井中的水十分清澈寒冷。 21. 石不烦磨礲:石头不需要打磨就能保持光滑。 22. 藉石:借助石头。 23. 此水:这里的泉水。 24. 鸭猪肥大牛羊丰:牲畜饲养得肥壮。 25. 杖藜:用藜的老茎做的拐杖。 26. 坐吾祖:在祖父身边坐下。 27. 日望四海宽租庸:希望国家没有繁重的赋税。 28. 放船手:能掌控局势的人。 29. 当无穷:会流传百世。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李磐庵西潜图》中,诗人释宝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卷。诗中的山水、草木、茅檐、鸡犬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场景,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一犁春雨”和“千顷秋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感悟。他提到自己愿意与造物主共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也表示自己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充满敬意。此外,诗人还希望画作中的人物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体现出诗人对人们的关爱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对这幅画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对人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李磐庵西潜图》是南宋诗人释宝昙(1149-1217)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李磐庵西潜图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49年至1217年之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西夏等国对峙,战事频繁。诗人身处乱世,对生活充满忧虑。他选择出家为僧,希望通过修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间段内,释宝昙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担任临安府的知府,后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辞官归隐。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名士,如陆游、杨万里等,相互唱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游历过程中,他看到了许多民间的疾苦,更加坚定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释宝昙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主要是南宋时期的宗教、文化和社会状况。当时,禅宗在中国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出家为僧,寻求精神寄托。此外,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诗歌、绘画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然而,社会矛盾尖锐,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释宝昙创作《题李磐庵西潜图》的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