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牵牛花有感
篱落牵牛又著花,摘花心在鬓先华。
故园红染姜丝在,安得缄封寄客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篱笆下的牵牛花再次盛开,采摘它的心意却在鬓角上显得更加华丽。
故乡的红色染料中还有生姜的存在,怎样才能将它密封起来寄给远方的旅客呢?
去完善
释义
1. 篱落:指农村或郊外用竹竿、树木等搭成的围墙。
2. 牵牛:指牵牛花。
3. 著花:指开花。
4. 摘心:指采摘牵牛花的芯部。
5. 鬓先华:指头发已经变白。
6. 故园:指故乡。
7. 红染:指被红色渲染。
8. 姜丝在:这里是指家乡的生姜。
9. 安得:如何能得到。
10. 缄封:书信封装。
11. 寄客槎:寄给远方客人的信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他乡见到熟悉的牵牛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篱落牵牛又著花”描述了牵牛花在篱笆旁盛开的景象,暗示诗人此时身处异乡;第二句“摘花心在鬓先华”则通过“鬓先华”这一细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岁月的感叹;第三句“故园红染姜丝在”则通过想象故乡的红染姜丝,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尾句“安得缄封寄客槎”则传达出诗人希望能将这份情感寄给远方的朋友或者故乡亲人,抒发其深深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借景抒情,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牵牛花有感》是南宋诗人释宝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在秋季时节,看到牵牛花在墙边盛开的景象,诗人以此引发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政治环境相对稳定。
释宝昙(1159-1218),字少云,号雪窦,又号灵隐道者,浙江奉化人。他在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后出家为僧。他的诗才横溢,但一生并未得到朝廷的赏识,过着清贫的生活。在他的晚年,他曾在西湖边的灵隐寺居住,并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诗歌作品。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宋宁宗统治下,政局相对稳定。然而,北方金国的威胁仍然存在,这使得南宋百姓生活在不安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释宝昙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怀。这首《见牵牛花有感》虽然表面上是在感叹牵牛花的美丽和短暂,实际上也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