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御史初出都门
牍奏辞三院,乡荣领百城。
帝恩山岳重,臣命羽毛轻。
风月随人好,江湖照胆清。
须公赠金玉,光照重行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寄信给三院的官员们,我的荣耀覆盖了百座城市。皇帝的恩情如同高山峻岭般深厚,而我这个臣子的生命却如同一根羽毛般轻微。风花雪月伴随着人们愉快的生活,江湖上的事情使我内心清澈明亮。需要您的礼物和教诲,像金色的光芒照耀我前行的道路。
去完善
释义
1. 初:第一次;初次
2. 都门:指京都的城门。
3. 三院:尚书省的三部,即吏部、户部和礼部。
4. 乡荣:指在家乡的荣耀。
5. 百城:指众多的城市。
6. 帝恩:皇帝的恩情。
7. 山岳:指高山和大山。
8. 臣命:指大臣的命运。
9. 羽毛轻:比喻身份卑微。
10. 风月:指风和月。
11. 江湖:江河湖泊。
12. 照胆清:照亮心灵。
13. 须公:需要您。
14. 重行行:再远行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和范御史初出都门》是宋朝诗人赵抃的作品,该诗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与友人告别的场景。诗中表现了作者与友人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范御史初出都门》是宋代诗人赵抃在仁宗天圣年间所作。赵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尤以书法见长。他的父亲、哥哥都是当朝的官员,因此赵抃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国家治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天圣年间,赵抃出任范御史的幕僚,跟随他学习政治实务,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臣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仁宗皇帝崇尚文治,推行科举制度,选拔贤能之士。这使得许多文人志士得以施展才华,赵抃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范御史的指导下,不仅学到了治理国家的方略,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国家大事。
然而,这个时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士人阶层逐渐壮大,他们为了追求名利,纷纷投身官场。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僚队伍的素质,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赵抃对此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抃写下了这首《和范御史初出都门》。诗中表达了对范御史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治理国家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