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蛮歌为灵川令楼敬思作
槃瓠遗种成野豻,充拓百粤西南间。桂林所属半猺獞,猺性稍驯獞性顽。獞中廖三乃最狡,结砦背子藏神奸。义宁邑宰畏如虎,长恶不复加防闲。康熙五十有六载,遂逞螫毒为民患。公然越境大劫杀,乘势摇动西江湾。灵川楼侯奋髯怒,一念轸恤周恫瘝。请于中丞愿剿贼,朝发夕下无留艰。官军压境屹不动,旁睨翻笑书生孱。岂知仁者必有勇,勇气远过齐成见。力捐百镒铸戎器,更募丁庄逾千锾。仲冬誓师谒神庙,声并泪下垂潸潸。与神幽明共守土,捍篽灾患宜相关。狼贪豕突忍坐视,一任满耳啼孤鳏。阵图兵法贮腹笥,临事布置神安间。先营壁坞后粻鞴,下极坑谷高跻攀。天寒雪少但瘴雾,地尽石出皆榛菅。孤军深阻三百里,间道别取千寻山。贼巢渐近径弥恶,出贼不料攻而环。焚林燎穴何处遁,照耀岩壑朱旗殷。渠魁就歼胁从赦,散以𤱶亩阊阎阛。自从出疆迨饮至,三十五日师旋般。明朝献馘上幕府,队仗整肃排班班。受成例应给大赍,为国惜费情非悭。有酒盈缸其色碧,有羊在牵其首朌。侯不居功以归众,单醪挟纩胥均颁。人传封事上北阙,我适问道将西还。过侯治下暂弭楫,为我扫榻开门闩。杯阑抵几听陈说,窃叹胆气何其豩。如闻鼓鼙作余力,如睹介胄当躬擐。朝廷设官镇群獠,文武分职毋相奸。至令儒臣建伟绩,壮士毋乃多赪颜。是庸作歌勒诸石,义在小雅谁能删。他年采入《桂海志》,碑额不愧书平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盘瓠的遗种变成了野蛮的人,繁衍拓展到了百粤的西南地区。桂林地区有一半的居民是傜和獞,他们的性格相比,傜稍微驯良一些,而獞则比较顽固。在这之中,有个叫廖三的人非常狡猾,他筑起寨子,里面隐藏着各种邪恶势力。当时的官员害怕他如同老虎一样,于是放纵他的恶劣行为,不加防范和制止。康熙五十六年,他终于张狂到成为百姓的祸患。公然跨越国界进行大屠杀,趁机搅乱了西江一带。灵川楼侯愤怒地瞪大了眼睛,心中想着要周全地救济百姓的痛苦。于是他向上级请示请求剿灭贼寇,这个请求立刻得到了批准,没有遇到任何阻碍。然而,当军队抵达贼寇地盘时,他们岿然不动,反而在一旁嘲笑书生的怯懦。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仁慈的人必然具备勇气,这种勇气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楼侯捐献了百金来铸造兵器,招募了大量的青壮年。十一月誓师祭拜神庙,祈求神灵保佑,震慑贼寇。对待豺狼一般的贼寇,怎么能忍受坐视不管,让他们随意侵害孤独无助的人们呢?他胸有成竹,事先准备好了战斗策略。先在营地筑起壁垒,然后准备粮草,下面的战士则深入山谷,攀爬高峰。虽然天气寒冷,雪少雾多,地势险峻,荆棘遍布,但他们毫无惧色,独自深入敌后三百里,找到了一条隐藏在深山中的秘密通道。当逐渐接近贼寇的巢穴时,他们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熊熊大火照亮了山林,贼寇无处可逃。贼寇的首领被歼灭,胁从者得到赦免,被分散到乡村农舍。从离开边境到凯旋,一共用了三十五天。次日,他们在幕府献上敌人的首级,队伍整齐有序。根据规定,应该给予他们丰厚的奖励,但楼侯为了国家节约开支,并没有接受。只有美酒盈缸,肥羊成群,他把这些都分给了士兵们。他没有把自己的功劳归给自己,而是和大家一起共享。有人把他的英雄事迹报告给了皇帝,而我正好在这个时刻路过他的领地,被他邀请暂时停下脚步,为我准备了一间干净的房子。我们一起喝酒聊天,聆听他的英勇故事,让我惊叹不已。他的勇敢如同听到战鼓,看到战士披甲上阵一样真实。希望朝廷能重视这样的文武之才,让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发挥,也为那些壮烈的勇士们增光添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槃瓠:即盘瓠,传说中原某部落首领伏羲大帝的忠诚勇猛的狗。这里指少数民族先祖。
2. 遗种:后代子孙。
3. 百粤:泛指我国南方各地。
4. 桂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省会。
5. 猺獞:指瑶族和壮族两个民族。
6. 砦:即寨,指山寨。
7. 越境:越过规定界限。
8. 五十有六载:康熙五十六年。
9. 中丞:地方官员对巡抚的尊称。
10. 朝发夕下:形容紧急状况下快速决策执行。
11. 捐百镒:捐献大量财富。
12. 铸戎器:制造兵器。
13. 丁庄:指丁壮青年。
14. 逾千锾:超过一千个。
15. 幽明:生死之间。
16. 捍篽:捍卫边境。
17. 狼贪豕突:形容敌人狡猾、行动迅速。
18. 腹笥:肚子里的学问。
19. 壁坞:城墙防御工事。
20. 粻鞴:粮草补给。
21. 下极坑谷:深入山区。
22. 地尽石出:地面满是石头。
23. 榛菅:丛生杂草。
24. 渐近:逐渐靠近。
25. 出贼:发现敌军。
26. 焚烧森林:焚林而战的古战术。
27. 渠魁:敌人的头目。
28. 介胄:铠甲和头盔。
29. 文武分职:文官武将各有职责。
30. 至令:现在命令。
31. 儒臣:文人出身的官员。
32. 伟绩:伟大的功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清朝时期广西边民冲突平息的诗篇。诗人在描述战争场景时,着重强调了楼敬思这位英勇智慧的指挥官的杰出贡献。他在面对艰难的战斗局势时,勇敢地挺身而出,带领士兵和民众共同抗击贼寇,最终取得了胜利。
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楼敬思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共同维护边疆安宁的期望。在诗歌的最后,诗人赞扬了楼敬思的英勇事迹,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安全和民众的福祉而努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蛮歌为灵川令楼敬思作》是清代著名文人查慎行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在康熙时期,中国实现了大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诗人查慎行,原名查嗣琏,后改名为查慎行,字夏重,号查田,晚年又号初白老人。他是清初“骈文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彝尊并称为“南查北朱”。
在这段时间里,查慎行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早年因家道中落而离家四处游历,历经沧桑,见识了民间的疾苦。后来受到朝廷的重视,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如意,多次遭贬谪,最后辞官回乡。这一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其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在康熙时期,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边疆问题日益突出。当时,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常发生反抗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康熙皇帝派遣了许多有才能的官员前往治理,其中就包括查慎行的友人楼敬思。
楼敬思被任命为灵川县令,负责平息当地的动乱,安抚民心。查慎行为此创作了这首《平蛮歌为灵川令楼敬思作》,赞扬楼敬思的英勇善战和智慧才干,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宁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