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 其二
岳岳寒松表御书,新堂归到好悬车。身名似此真无愧,进退何人绰有余。报国文章传后起,立朝风骨想当初。不因祖帐东门道,太息方烦比二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巍峨的松树象征着皇帝的文书,新的殿堂适合悬挂车身。在这般的成就面前,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和名声。在人们的记忆中,谁能在前进或后退中游刃有余呢?后来的文人肩负着报国的责任,朝廷的风骨仍然存在于当初。如果不让那些送行的人在东门外告别,恐怕会因叹息而变得疲惫不堪。

去完善
释义
1. 岳岳:形容高大雄壮的样子。
2. 寒松:寒冷季节不凋谢的松树,这里象征品格高洁。
3. 表:揭示。
4. 御书:皇帝的诏书或赐品。
5. 新堂:新建的房屋。
6. 悬车:古人认为七十岁退休,即停止自己的职务活动。
7. 身名:声望与名誉。
8. 无愧:没有任何值得惭愧的地方。
9. 进退:升迁或退隐。
10. 绰有余:指能力足够应付。
11. 报国文章: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文章。
12. 后起:后来崛起的人。
13. 立朝风骨:在朝廷上建立的端正形象。
14. 当初:原来的时候。
15. 祖帐:为远行的人送行时设的帐篷。
16. 东门道:指离开官场的道路。
17. 太息:深深地叹气。
18. 方烦:正在担忧。
19. 比二疏:比喻魏环极先生的两位好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以魏环极先生的经历和品德为线索,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与敬仰之情。开篇用“岳岳寒松”的形象描绘了魏环极先生的正直、坚定的品质,以及他在朝中的地位。接下来两句则是对其进退有度、光明磊落的赞扬。紧接着又提到他的文采与人格魅力,暗含期望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的寓意。最后以东门祖帐告别为由,表达出对他的惋惜和不舍之情。全诗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充满深深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 其二》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创作的五言律诗。该时期正值康乾盛世,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这一年查慎行59岁,他以博学鸿词科登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然而,此时的查慎行仍感叹自己的宦途艰难,于是在《送魏环极先生予告还蔚州 其二》一诗中表达了对退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敬重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