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柳
种柳河干比《伐檀》,
黄流今已报安澜。
可怜一路青青色,
直到淮南总属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河岸种植柳树与《伐檀》相对照,
黄色的河水如今已平静无澜。
可惜这沿途的绿色美景,
最终都归属于淮南的官员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种柳河干:指在河边种植柳树。
2. 《伐檀》:诗经中的一首描绘劳动场景的诗篇。此处用《伐檀》比喻百姓的辛勤劳动。
3. 黄流今已报安澜:意指黄河水患已经得到控制,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宁。安澜,指河水平静无波,没有泛滥之虞。
4. 可怜一路青青色:指的是河边的柳树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5. 直到淮南总属官:指沿途的柳树都属于官方所有。淮南,此处泛指南方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柳树为引子,展现了一幅河道岸边杨柳依依的画面。"种柳河干比《伐檀》"一句用种柳来比喻百姓的生活劳作,其中提到《伐檀》,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关注民生疾苦,对于现实有所关注和批判。而"黄流今已报安澜"则表达了河流已经恢复了平静,或许意味着国家治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接下来的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可怜一路青青色"是描绘柳树生长的繁茂,它们"直到淮南总属官",暗示着柳树的茂盛也反映了官员的德政。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生长和变化,寓含着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和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深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官柳》是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清康熙年间(大约1695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查慎行的壮年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正处在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查慎行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多次随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对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此外,他还在朝为官,因此对于官场的风貌也有一定的体验。这些都为他创作这首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诗歌中,查慎行以官柳为象征,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个时期的清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裕,这也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