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潜心斋

标题包含
潜心斋
双扉掩余香,一榻下凉幔。 前人嗟不死,万古映黄卷。 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 鼎食姑置之,此味良不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双扉掩余香,一榻下凉幔。 前人嗟不死,万古映黄卷。 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 鼎食姑置之,此味良不浅。 现代白话文译文: 双扇门紧闭,留下一缕余香;一张床铺上,挂着清凉的帷幔。古人赞叹不已的长生之道,就在那古老的书籍中流传千古。时刻汲取其中的精华,探寻深奥的道理。世间繁华的宴席暂且抛开,这其中的韵味实在无穷无尽。
去完善
释义
1. 潜心斋:这里指作者的书房或者隐居之地。 2. 双扉:两扇门。 3. 余香:剩下的香气,这里可能是指书房的宁静氛围。 4. 一榻:一张床,这里可能指作者的卧榻。 5. 凉幔:用于遮挡阳光的帘子,这里可能指窗户上遮光的帘子。 6. 前人嗟:这里的“前人”指的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嗟”是赞叹的意思。 7. 万古映黄卷:这句表示作者向往古人的高尚情操。 8. 英华:精华,这里指古籍中的宝贵知识。 9. 诣微远:探求微妙深远的事物。 10. 鼎食:比喻荣华富贵的生活。 11. 姑置:暂时搁置一边。 12. 此味良不浅:这里指阅读古籍的乐趣非常深厚。
去完善
赏析
《潜心斋》崔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书房里潜心读书的情景。首联“双扉掩余香,一榻下凉幔”描述了书房的环境,表达了诗人与书为伴,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心境。颔联“前人嗟不死,万古映黄卷”进一步强调了书籍的力量,它可以让古人的智慧得以流传,使后世之人能够感悟千年文化。颈联“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则表现了诗人用心汲取书中的精华,不断追求真理的决心。尾联“鼎食姑置之,此味良不浅”则以“鼎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认为知识的滋味更为丰富和深厚。整首诗格调高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热爱知识、珍视文化传承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潜心斋》是宋代诗人崔鶠的一首描绘其个人志趣和心境的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左右的宋朝初期。此时,崔鶠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的生活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使他对生活的看法变得更为深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氛围活跃,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的生活,希望能够在这一方面获得心灵的慰藉。因此,崔鶠以此为契机,写下了这首描绘个人幽静心境的《潜心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