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酴醾依柏引蔓上冒其颠

标题包含
酴醾依柏引蔓上冒其颠
春风亦已老,自厌丹采媚。 独留白雪花,洒此千尺翠。 嵯峨珠笼冠,缥缈冒佛髻。 幽香勿袭人,恐为真色累。 但愿保明姿,终日奉清对。 要之万物伙,污洁自有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也已衰老,不再需要红色来衬托它的美。 只剩下白雪覆盖在枝头,点缀着这千尺翠绿的世界。 头上戴着珠翠制成的冠帽,长发如云飘散在脑后。 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却不会过于浓郁让他人注意到。 只愿能保持这美好的姿态,与清雅的景物相对而坐。 其实万物都是伙伴,洁净和污浊本就是不同的种类。
去完善
释义
1. 酴醾:一种常绿灌木,又称吊钟梅。 2. 柏:柏树,一种常见的树木。 3. 依柏引蔓:指酴醾依靠柏树生长,藤蔓向上延伸。 4. 冒:覆盖,攀附。 5. 其颠:指柏树的顶端。 6. 亦已:已经。 7. 自厌丹采媚:自己厌倦了红色的美丽。 8. 白雪:此处指白色的花朵。 9. 洒:撒。 10. 千尺翠:形容柏树的翠绿和高大。 11. 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12. 珠笼冠:古代仕女的一种头饰。 13. 缥缈:形容烟雾或气体的飘荡不定。 14. 冒佛髻:形容花朵像佛的发髻一样繁多。 15. 幽香勿袭人:淡淡的香气不要过分地扑向人们。 16. 真色:真实的颜色,这里指白色的花朵。 17. 要之:总的来说。 18. 万物伙:万事万物都有伙伴。 19. 污洁:肮脏和干净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酴醾依柏生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崇尚高洁、愿持明净之心的态度。诗中以“春风亦已老”起笔,凸显出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转而以“独留白雪花,洒此千尺翠”来展现酴醾花满枝的景致,形成了一种清凉之感。而“独留”两字则强调了酴醾花的特立独行与洁身自好。 接下来,诗人通过“嵯峨珠笼冠,缥缈冒佛髻”两句,进一步塑造出了酴醾花的高洁形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这一景象的赞赏之情。在诗歌的最后部分,诗人以“幽香勿袭人,恐为真色累”及“但愿保明姿,终日奉清对”来表达他希望自己能像这酴醾花一样保持清醒的认识,不为世事所动。同时,也提醒读者应该保持独立的个性,不为人世间的纷扰所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酴醾依柏引蔓上冒其颠》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崔鶠所创作的。在公元1165年左右,当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局势动荡不安。作为南渡文人的一员,崔鶠在南宋朝廷任职多年,对时代的变化有着深切的感受。 在这首诗的创作过程中,崔鶠巧妙地运用了酴醾(即荼蘼花)和柏树的意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艰苦环境下仍然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这首诗还传达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始终坚持信念,努力寻求突破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