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道中三首 其一
䆉䅉青衣未剡芒,联拳荷叶已秋香。
笋舆十里青松路,高卷蒙纱溯晚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绿色衣裳的我尚未看到曙光,此时繁密的荷叶已散发出秋天的香气。乘坐竹轿沿着十里的青松之路前行,我卷起窗帘,迎着傍晚的凉爽。
去完善
释义
1. "䅉"是草字头下加一个"呈"字,音chéng。
2. "青衣"指汉代乐府《昭君出塞》故事中的一位侍女,后来泛指年轻女子。
3. "剡芒":古人把植物顶端细嫩的叶尖部分称为“剡”,而“芒”则指草木的针状尖锐部分,如麦芒。因此,“剡芒”可理解为嫩绿的叶子尖端。
4. "联拳"是指生长在一起的样子。
5. "笋舆"是指竹子制作的轻便轿子。
6. "蒙纱"是指用纱布做成的帘子,可以挡住风尘,也可抵挡阳光直射。
7. "溯"有逆流而上的意思,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坐在轿子上向上走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作者在绩溪道中的所见所感。“蓓蕾青衣未剡芒,联拳荷叶已秋香”形象地描述了青青的荷叶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却已经散发出秋天的香气。这说明秋天已经悄然来临,而大自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笋舆十里青松路,高卷蒙纱溯晚凉”则描绘了作者乘着竹轿沿着种满青松的道路行走,傍晚时分卷起帘子感受凉爽的秋风。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绩溪道中三首 其一》崔鶠是南宋诗人崔鶠的一首描绘沿途风光的诗篇。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左右。此时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民生疾苦依然存在。作者崔鶠由于人生际遇原因,漫游江南各地,此次路过绩溪道中,沿途所见所闻触动了他对民间生活状态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反映出了当时百姓的生活艰辛和内心的无奈。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作者个人独特生命体验的写照,他的诗词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