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望海亭
谁将龙脊置新亭,一饷登临耳目醒。
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龙脊放置在新的亭子里,一次登高望远让人眼前一亮。想要看到海边的尽头,在闪亮的银色世界里数着那些青绿色的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龙脊:指山脉。这里可能指的是眼前的山海景色。
2. 新亭:新建的亭子,这里指望海亭。
3. 一饷:一会儿,形容时间短暂。
4.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是游览的意思。
5. 耳目醒:耳目一新,形容景色给人带来的新感受。
6. 海门山:可能指附近的山名。
7. 烂银堆:比喻满山的银色,可能是对雪景的描绘。
8. 螺青:螺髻般的小山丘,这里指远处的山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望海亭的所见所感,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诗人以“龙脊”为喻,形象地描述了望海亭的壮丽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登高望远、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诗人还通过“海门山尽处”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的画卷,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豪放的气质和胸怀大志的精神风貌。总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望海亭》是南宋诗人喻良能在游览望海亭时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9年,此时的喻良能任明州通判,这是他人生中较为安定的一段时间。然而,当时正处于南宋初期,虽然国家暂时获得了稳定,但江山破碎的阴影仍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在游历望海亭的过程中,喻良能一方面感受到眼前的美景和生活的宁静,另一方面也深深忧虑国家的未来。这种矛盾的心情在他的诗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描绘望海亭的壮丽景色,喻良能既表达了对自己个人生活的满足,也传达了对于国家和平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