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及白马寺捧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手翰且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因成小诗 其一
公书苦惜春光晚,柳絮榆钱扑面飞。
惟说名园绝奇品,留花未发待翁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公开信中遗憾春天来得太晚,柳絮和榆钱迎面飞舞。只听说名园中珍藏着罕见的奇花异草,为了等待主人回来才没有绽放。
去完善
释义
1.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这里代指洛阳地区。
2. 留守:古代官职,负责镇守京城或陪都的官员。这里指负责镇守洛阳的官员。
3. 相公:对官员的尊称,这里指文彦博。
4. 康国韩公:这里指唐朝诗人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康国公。
5. 手翰:亲手写的书信。
6. 名园:著名的花园。
7. 例惜:按照惯例应惋惜。
8. 好花:美好的花朵,这里指春天的花卉。
9. 以俟:等待。
10. 同赏:共同欣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在游历白马寺时,收到了留守相公和康国韩公的手翰,二人都在信中表达了惋惜春光已晚的心情,并提到他们留下了一个名园的绝奇品——一朵尚未开放的花朵,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共赏。诗人以此为题,创作了这首诗。
首句“公书苦惜春光晚”,点明了书信的主题,即两位友人对于春光已晚的遗憾。这种遗憾体现在第二句“柳絮榆钱扑面飞”中,通过描绘漫天飞舞的柳絮和榆钱,展现了春光即将消逝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友人们未能在最好的时光里相聚,共同欣赏名园的美景。
第三句“惟说名园绝奇品”,揭示了两位友人在信中提到的一个特殊事物,那就是一个名园内罕见的花卉品种。这个品种因其独特而受到珍视,因此在第四句“留花未发待翁归”中,诗人描述了友人们特意保留这朵花,等待他们的归来共赏。
整首诗通过对书信内容的表达,展现了一幅春日友情的画卷。诗人借由春光的短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他们未来相聚的期待。这种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感人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本诗题目中的“白马寺”指的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古刹,而“留守相公康国韩公”是指当时洛阳留守的官员。文彦博在这首诗中的创作时间是宋真宗至和年间(约公元1054年-1058年),此时他正担任洛阳留守一职。
在这段时间里,文彦博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担任过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要职,但也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然而,他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越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
在这首诗中,文彦博描绘了自己在闲暇之余,游历白马寺并与友人共赏名园的情景。他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种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体现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