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蒲葵佳节初经雨。
正栏槛、薰风度。
满泛香蒲斟醁醑。
故人情厚,艳歌娇舞。
总是留宾处。
榴花照眼江天暮。
醉里春情荡轻絮。
岂止卷帘通一顾。
今宵酒醒,一襟风露。
梦指高唐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翠绿的蒲葵丛生的美好时节,我们经历了一场及时之雨。
正当我们站在亭台楼阁之中,感受着微风拂面而过。大家举杯畅饮,满身弥漫着酒的醇香。这份深情厚谊,让我们沉浸在艳丽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中。这里一直都是我们欢聚的地方。
夜晚,那如火的石榴花在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夺目。微醺中的春意似乎在轻盈地飘动。我们不只是在远处欣赏彼此的风采,而是更亲密地交流。到了明天早晨,酒意已消,衣襟上还沾染了露水的气息。我们将一起向往那遥远的高唐仙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玉案:词牌名,出自唐代张翰的《青玉案·惠泉山秋游》。
2. 曾觌(dí):南宋著名文人,官至礼部侍郎。
3. 蒲葵佳节:端午节的别称,因古人有在这一天悬挂蒲葵叶驱邪避疫的习俗而得名。
4. 栏槛:即栏杆。
5. 薰风:南风,夏天吹拂的暖风。这里借指端午节时的炎热天气。
6. 香蒲斟醁醑:指用香蒲叶包酒,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饮用。香蒲,一种水生植物;醁醑(lù xǔ),美酒。
7. 故人情厚:形容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8. 艳歌娇舞:指精彩的歌舞表演。
9. 榴花:石榴花,五月盛开,代表夏季的到来。
10. 春情:春天的风情。
11. 卷帘通一顾:指唐明皇对杨贵妃的一次关爱举动。此处用来比喻美好的邂逅。
12. 高唐:高唐观,位于四川中江县。据《庄子·达生》记载,有一位名叫“神女”的美丽女子曾在那里居住。这里代指梦境中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青玉案》是宋代词人曾觌的一首描绘节日常景的词作。这首词通过对端午节景象的描绘,表达出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句“蒲葵佳节初经雨”点明端午节这一主题,以“初经雨”三字展现了端午节的清爽氛围。紧接着,“正栏槛、薰风度”描述了室外环境的美好,“熏风度”暗示了节日气氛的热闹与祥和。
接下来的“满泛香蒲斟醁醑”进一步展现出端午节的欢乐场景。“香蒲斟醁醑”指的是用蒲草制成的酒杯斟酒,这种酒杯香气扑鼻,代表了端午节的饮酒习俗。同时,“满泛”一词也表现了人们举杯畅饮的愉悦心情。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故人情厚,艳歌娇舞。总是留宾处。”写出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和歌舞助兴的场景。这里的“总是留宾处”意味着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大家都会互相邀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下阕的开头“榴花照眼江天暮。”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边夕阳图。“榴花照眼”指的是石榴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象征着繁荣和吉祥;而“江天暮”则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丽景色。
接下来的“醉里春情荡轻絮。”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欢庆时陶醉的心情。“春情荡轻絮”是指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轻轻飘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最后两句“岂止卷帘通一顾。今宵酒醒,一襟风露。梦指高唐去。”则是通过想象和高唐梦境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中,“岂止卷帘通一顾”意味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今宵酒醒,一襟风露”则描写了词人在清醒后的感受,表达了对自己美好愿景的感慨;而“梦指高唐去”则借助高唐梦境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青玉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玉案》是宋代词人曾觌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75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宋金和议刚刚达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曾觌作为南宋宫廷的文学侍从,在这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创作了这首词。
曾觌在南宋初年曾任翰林学士,后因与权臣韩侂胄交好,被任命为知合门事,成为宫廷文学侍从。然而,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并不稳固,曾多次遭受贬谪。在这首词的创作时期,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因此他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青玉案》中,曾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词反映了南宋初期文人阶层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在国家动荡时期的无奈与哀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