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一生中,我从未尝试过相思的苦楚;然而当我一旦懂得了它,便立刻陷入了无尽的相思。我的身体如同漂浮的云朵,心灵就像飘散的柳絮,呼吸则仿佛一丝游丝般微弱。这段美好的时光只剩下一缕余香,期待着那位千金游子会出现在哪里呢?当相思病发作的时候,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呢?或许就在灯火阑珊、月色朦胧之时吧。

去完善
释义
1. 蟾宫曲:曲牌名,原是古曲调名。
2. 春情:表达春天的情感或情事。
3. 平生:整个人生。
4. 不会相思:不懂得如何陷入思念之情。
5. 害:承受,遭受。
6. 浮云:飘浮的云,这里比喻身体轻浮无根。
7. 飞絮:随风飘散的柳絮,这里比喻心神不定。
8. 游丝:蜘蛛等昆虫吐出的细丝,这里比喻气息微弱。
9. 空一缕余香:仅存的一缕香味,暗喻自己的情感。
10. 千金游子:离家远行的男子。
11. 何之:去了哪里。
12. 证候:病症,引申为相思之情。
13. 何时:什么时候,指诱发相思的时候。
14. 灯半昏时:灯光半明半暗之时。
15. 月半明时:月亮微明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蟾宫曲·春情》是元代著名词人徐再思的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陷入深深的相思之苦的心境。
首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点出了主题,描述了一个人的爱情体验从空白到深陷其中的过程。原本没有经历相思之情的人,一旦开始懂得并坠入爱河,便会立刻体验到相思之苦。
接下来的三句“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进一步刻画了陷入爱河之人魂不守舍、无力无助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仿佛轻飘飘的浮云,心如同飘飞的柳絮,气息也微弱如游丝。
然后作者用“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描述了思念对方的情景。尽管心上人不在身边,但仍有他的余香环绕,使得她不禁翘首期盼他的归来。同时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投入。
最后两句“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更是直抒胸臆,道出了爱情的痛苦挣扎之时。当灯火昏暗、月光朦胧之际,也正是内心最痛楚的时候。这样的时光无疑是难熬的,却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经历的爱情之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蟾宫曲·春情》是元曲作家徐再思的作品,创作于元朝时期。此阶段正值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少数民族统治下的元朝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徐再思身处乱世,却选择了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景象和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徐再思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历江南,深受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影响,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江南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