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锦袍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九日酒须赊。种著三径黄花,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子的观念中,功名利禄如同梦中的蝴蝶般虚无飘渺。
宁愿放弃官职,也不愿意弯下腰去求取。虽然十年的奋斗很令人感叹,但已经决定放下这一切。只希望能够在秋天回家,种植菊花和柳树,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老子:诗人自称,表达一种清高自傲的态度。
2. 五斗米:指代俸禄不高的小官职。
3. 百里侯:指的是地方官员。
4. 可嗟:令人感叹的意思。
5. 九日酒:重阳日的酒席。
6. 黄花:菊花,古代文人常以之代表隐逸生活。
7. 三径:花园中的小路。
8. 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取离别之意。
9. 东篱: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的典故里,代表了隐居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去完善
赏析
《红锦袍》徐再思
这首词通过老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态度。他把功名比作梦蝶,意味着对功名的轻视。虽然他还未达到五斗米的官职,但已经不愿意为此弯腰。他渴望过上自由的田园生活,种著三径黄花,载著五株杨柳,望着东篱归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锦袍》是元代诗人徐再思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此诗约创作于公元1341年左右,正值元末明初时期。
在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徐再思,身处这个时代,无法摆脱现实的苦难,心灵受到很大的冲击。他通过诗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哀痛之情。
在诗中,诗人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形象比喻,描绘了当时贤人难遇、小人得势的社会现象。借由感慨"小红低唱我吹箫"的人生际遇,体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其清高脱俗的个性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