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

标题包含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
芳草思南浦, 行云梦楚阳, 流水恨潇湘。 花底春莺燕, 钗头金凤凰, 被面绣鸳鸯: 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再思,字德夫,号阳岩子,杭州府仁和县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卒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徐再思是明朝早期的一位名士,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查看更多
张文俊大爷
去完善

译文
绿意盎然的草地思念着南方的水滨, 悠悠飘荡的云朵梦境里浮现出楚地的阳光, 潺潺流淌的溪水诉说着对潇湘的无尽哀愁。 花朵底下,春天的黄莺和燕子欢快地歌唱, 发髻上,金色的凤凰展翅飞翔, 被子上面,一对鸳鸯正恩爱缠绵: 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思和梦幻啊!
张文俊大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南浦:比喻送别的地方,此处可以理解为离别时的思念。 2. 楚阳:代指楚国之地,这里形容梦中的地方。 3. 潇湘:湖南省的别称,这里表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4. 春莺燕:描述春天的景象,喻示美好时光。 5. 金凤凰:象征高贵和美好的事物。 6. 被面绣鸳鸯:指刺绣精美的被子,寓意夫妻恩爱。
张文俊大爷
去完善
赏析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是一首描绘相思情感的古诗词。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芳草思南浦”,以“芳草”的意象来隐喻离愁别绪,表现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南浦”一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也常常用来表示离别之地,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接下来的“行云梦楚阳”一句,用“行云”和“梦”两个词语来表达思念之情。这里的“行云”是指天空中飘动的云彩,象征着游子的行踪不定;而“梦楚阳”则意味着在梦中追寻故乡的身影。这句词表达了游子离家在外,思念故乡的心情。 紧接着的“流水恨潇湘”一句,用“流水”和“恨”两个词语来形容离别之恨。这里的“流水”是指江河之水,寓意着时光的流逝;而“恨潇湘”则意味着对湘江两岸的离别之恨。这句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感慨。 接下来的三句“花底春莺燕,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分别描绘了春天莺燕飞舞的美景,女子头上的金凤凰钗,以及床上绣有鸳鸯图案的被面。这三句词共同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前面的离别之恨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是几等儿眠思梦想”,将前面所有的描绘都归结到一点:这是一种怎样的思念之情啊!这里的“几等儿”是指什么样的程度,“眠思梦想”则是指睡觉、思考、做梦都在想念。这句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张文俊大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元朝初期。在徐再思生活的时代,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的,但由于蒙古人对汉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使得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徐再思,江苏人,年轻时曾中过进士,做过小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从此开始他的曲作家生涯。他一生未离开家乡,因此对家乡的山水风物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梧叶儿·芳草思南浦》就是他对江南水乡美好景色的眷恋和怀念之作。
张文俊大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