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甘露怀古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江边的高楼上眺望着前朝的古寺,秋天景色已悄然来到了秦淮河畔。破败的院墙边长满了芳草,空旷的走廊上落满了树叶,深深的台阶上布满了青苔。远方的人们已经离去,夕阳正缓缓落下,而长江的水还在不断向东奔流。木兰花依然绽放着,僧人们好奇地问它们究竟是为谁而盛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江皋楼观:指江边的高楼远眺。
2. 前朝寺:指前朝时期所建的寺庙。
3. 秦淮:这里指秦淮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
4. 败垣:破败的围墙。
5. 空廊:空旷的长廊。
6. 深砌苍苔:石阶下的青苔生长得十分繁茂。
7. 远人南去:远方的人向南离去。
8. 江水东来:江水自东向西流淌。
9. 木兰花在:木兰花依然存在。
10. 山僧试问:山中的僧人试着询问。

去完善
赏析
《人月圆·甘露怀古》是元代诗人徐再思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词以甘露寺为背景,通过描绘秋色的衰败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阙描绘了甘露寺的破败景象:江边的楼阁、前朝的寺庙、秋天的景色以及秦淮河畔的繁华都已不再,只剩下残垣断壁、杂草丛生、落叶满地、青苔满阶。这里充满了沧桑感,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
下阙则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远方的游子已经离去,夕阳正缓缓落下,长江水依旧滚滚向东流。木兰花开着,山僧试图询问,但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为谁而开的。这里的“木兰花在”可以理解为历史的存在,尽管已经物是人非,但历史依然存在,提醒着我们过去的辉煌与衰落。而山僧的询问则代表了人们对过去的探索和思考,试图寻找历史的真相和价值。
总的来说,《人月圆·甘露怀古》通过描绘甘露寺的破败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历史已成过去,但它仍然存在,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人月圆·甘露怀古》是元代词人徐再思的一首经典之作。此词创作于元朝末期,那时徐再思正值壮年,对人生、世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当时,元朝统治已经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徐再思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对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因此,他的词作往往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人月圆·甘露怀古》中,徐再思通过对甘露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词中的“孤城回望水连天,剩有渔灯两三点”,既是对甘露寺的实景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的隐喻。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之中,感受到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