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相思病的症状袭来,是在什么时候呢?那是在灯光半昏半暗、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证候:病症的表现,这里借指相思病的症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折桂令》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上片通过“平生不会相思”三句,巧妙地展现了主人公从不知相思到深受其苦的过程。中段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身体比作浮云,心灵比作飞絮,气息比作游丝,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因相思而变得虚弱无力的灵魂。下片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忧郁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渴望。整体而言,作品通过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成功传达了相思之情的复杂与微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折桂令》创作于元代,作者徐再思是一位擅长散曲创作的文人。此曲写于他青年时期,正值人生情感最为丰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徐再思经历了与爱人的别离,饱尝相思之苦。本曲便是他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面对昏黄的灯光和朦胧的月色时,因思念而作。他借由对自身心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期盼爱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