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越调】天净沙 探梅

标题包含
【越调】天净沙 探梅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吕侯席上   素波笑浅流花,轻衫舞争飘霞,席上司空鬓华。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 别高宰   青山远远天台,白云隐隐萧台,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归来。 春情   双双翠舞珠歌,卿卿酒病花魔,为问风流玉娥。海棠开过,牡丹消息如何? 渔父   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秋江夜泊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题情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不重不轻证候。甘心消受,谁教你会风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再思,字德夫,号阳岩子,杭州府仁和县人。生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卒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 徐再思是明朝早期的一位名士,以诗、书、画三绝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查看更多
锅阿妮
去完善

译文
昨日大雪覆盖村落,今晚月光映照黄昏,春天的气息在南边的枝头有几分体现?清幽的水光和淡淡的冰雾,似乎唤醒了诗人的才情。(吕侯座中) 纯洁的水面上漂浮着花朵般的涟漪,轻便的衣衫翩翩起舞如同彩霞,宴席上的司空也露出了白发。当歌声结束、酒兴阑珊之时,不知道春天已落在谁家?(与高宰告别) 青山远在天台,白云隐约遮掩萧台,回望江南倦游客。欠下西湖的诗债,等待梅花的开放和我一同归来。(春意盎然) 一双对舞翠袖珍珠之歌,情侣互相倾诉如痴如醉。试问那风华正茂的玉娥,海棠花落之后,牡丹花开的消息又如何呢?(渔父之歌) 忘却世俗烦恼,烟雾中的雨衣和知心人在山林唱歌,共享明月的清风。闲适之人三个,随他古今岁月流转。(秋江夜泊) 夕阳斜照,无数乌鸦归巢,西风吹拂,两岸芦花摇曳,船停靠在浔阳的酒家旁。多情的司马,梦里的青衫伴着琵琶声。(题情) 才华横溢却招致许多忧愁,多情便会招致更多忧伤,这疾病不轻不重难以忍受。甘愿承受这一切,谁让你如此风流倜傥?
锅阿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调:古代戏曲声调之一。 2. 天净沙:词牌名。 3. 探梅:指寻找梅花。 4. 吕侯席上:吕侯指的是吕洞宾,这里可能指宴席上类似吕洞宾的人物。 5. 素波笑浅流花:形容水面平静如素波,花儿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6. 司空:古代官职,这里可能是指宴会上的长者。 7. 鬓华:白发,这里指年纪大的人。 8. 帘歌罢:宴会结束。 9. 天台:浙江天台山,此处用来形容山景之美。 10. 萧台:未查到具体出处,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11. 回首江南倦客:表示作者从江南来到别处,已显疲倦。 12. 西湖诗债:指诗人因欣赏美景而作诗,如同欠债一样。 13. 海棠:一种花卉,此处用来象征美女。 14. 牡丹消息:指牡丹花开的消息。 15. 渔父:捕鱼之人,这里可能是作者的自我比喻。 16. 忘形:不拘小节,不受约束。 17. 雨笠烟蓑:雨天所穿的斗笠和蓑衣,此处用来描绘渔父的形象。 18. 知心牧唱樵歌:与知音共享音乐的美妙。 19. 消受:享受,承受。 20. 多情司马:对司马相如的敬称,这里可能是指宴会上的文人墨客。 21. 青衫梦里琵琶:形容离别时的情景,以琵琶弹奏的曲子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 22. 多才惹得多愁:形容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更容易忧愁。 23. 不重不轻证候:形容病症不轻不重,这里的“证候”可能指的是“症
锅阿妮
去完善
赏析
《【越调】天净沙 探梅》徐再思的这首词富有江南韵味和诗情画意,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自然、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先,词的开篇以“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描绘了不同时间的景色变化,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紧接着,作者通过“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描绘出梅花盛开的景象,并以此唤醒人们的诗意情怀。 第二段词中,“素波笑浅流花,轻衫舞争飘霞”展示了生活中的繁华景象,而“席上司空鬓华”则揭示了岁月催人老的现实。随后,“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青山远远天台,白云隐隐萧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而“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归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四段词中,“双双翠舞珠歌,卿卿酒病花魔”描绘了人们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而“为问风流玉娥。海棠开过,牡丹消息如何?”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关注。 最后,“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表达了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超然。
锅阿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越调】天净沙 探梅》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创作的散曲小令。创作时间为元朝末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族文人雅士积极参与元曲的创作,以表达他们的心声和情感。 徐再思在创作这首散曲时,正值他人生的中年时期。他在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波折后,逐渐成熟并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越调】天净沙 探梅》中,他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高洁品性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此外,在元朝末年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冲突不断加剧。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们越发向往和平与宁静的生活,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因此,这首散曲不仅展现了徐再思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
锅阿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