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泊江皋

标题包含
晚泊江皋
日暮西江远,停桡傍水村。 叶舟横野渡,茅店掩柴门。 牧笛随风远,渔灯带雨昏。 一枝梅照水,行客总消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即将落山,西江显得遥不可及,我停船靠岸,在水边的村庄暂时休息。一叶扁舟漂浮在田野的渡口,茅草盖顶的小店掩映在柴门前。 伴随着风儿飘来悠扬的牧笛声,渔船上的灯火在细雨中闪烁朦胧。江边的一枝梅花倒映在水中,让路过的旅人不禁感慨万分,流连忘返。
去完善
释义
1. 西江:长江下游地区从江西至江苏的一段。 2. 桡:船桨,这里指代船只。 3. 水村:靠近河流的小村庄。 4. 叶舟:指轻舟,小船。 5. 野渡:荒郊野外的小渡口。 6. 茅店:用茅草搭建的乡村小店。 7. 柴门:以柴禾为材料制作的门。 8. 牧笛:放牧时吹奏的笛子。 9.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10. 一枝梅:一株梅花树。 11. 消魂:伤心或喜悦到极点。
去完善
赏析
《晚泊江皋》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边夜景图。诗人以日暮、西江、水村、叶舟、茅店、牧笛、渔灯等元素组成了一副极富生活气息的画面。然而此诗的高妙之处在于尾联的点睛之笔——“一枝梅照水,行客总消魂”。 “一枝梅照水”的梅花形象,象征着春天即将来临的生机和希望,同时也映衬出江河湖畔的寂静与寒冷,给人一种空旷、孤独之感。而“行客总消魂”则道出了旅人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心境。这种心灵的苦闷通过意象的表达得以释放,展现出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哀愁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泊江皋》是南宋爱国诗人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70年前后。当时金兵南侵,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以晚泊江皋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战乱中百姓的痛苦生活。 蔡戡生活在南宋末年,曾任吏部尚书、枢密副使等职。他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主张积极备战。然而,由于朝政腐败,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在晚年,蔡戡辞官回乡,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当时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文化兴盛。然而,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沃土。诗人通过对江皋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现实的痛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