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颂 其一
风力机关终有尽,深情厚貌见无因。
担擎黑业归何处,留得枯骸未化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的力量总有用完的时候,深情的面貌却难以见到原因。
背负着黑暗罪恶该何去何从,留下的只有尚未化作尘土的干瘪尸体。
去完善
释义
1. "风力机关":风力,指权力;机关,指组织或机构。风力机关意指权力和势力。这句诗意味着权力和势力终将衰落。
2. "深情厚貌":深情,深厚的感情;厚貌,外貌表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无法从外表看出一个人内心的深情厚谊。
3. "担擎黑业":担,承担;擎,支撑;黑业,佛教用语,指恶行、罪孽。这句诗意思是,尽管背负着罪恶,但终究不知去往何处。
4. "枯骸":枯,枯萎;骸,尸骨。这里指的是枯骨,即死者的遗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枯骨颂 其一》是宋朝诗人释怀深的作品,以深远的意境和哲理的表达,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轮回。
首句“风力机关终有尽”,以风为喻,暗示了生命如同风吹过,虽然看似强大,但终究会有消逝的时候。这里的“机关”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机制,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第二句“深情厚貌见无因”,则是对生命情感的深入探讨。诗人认为,无论人的外表如何变化,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却是难以捉摸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本质的思考,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念。
第三句“担擎黑业归何处”,则是对生死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担擎黑业”指的是背负着罪恶的人,而“归何处”则是问这些人死后会去哪里。这一句强调了生前的行为会对死亡后的命运产生影响,表现了诗人的宗教观念。
最后一句“留得枯骸未化尘”,则是对死亡的直接描绘。诗人以枯骸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终结和消亡。同时,“未化尘”则暗示了生命的延续,意味着生命的循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生命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情感、生死等哲学和宗教问题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枯骨颂》是宋朝诗人释怀深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释怀远游至浙江的西湖边,看到一片繁华景象和世人对美酒的狂热追求,引发了他的深思。
释怀深作为一位颇有影响的禅宗大师,他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充满挑战。早年在庐山的黄龙寺出家,后在湖南衡山南岳庙、四川峨眉山、江苏镇江金山寺等地讲法。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受到朝廷召见,担任僧纲一职。然而,由于时局动荡,释怀深也曾一度被迫远离庙堂,隐居于山林之中。
在这个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国的侵略之下,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战争使许多人流离失所,百姓生活困苦。这种背景下,诗人目睹世人的醉生梦死,深感忧虑,因而创作了这首《枯骨颂》来警示世人,珍惜当下,勿忘历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