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帅守
维扬五易帅,山阳四易守。
我来七八月,月月常奔走。
帑藏忧煎熬,官民困驰骤。
世态竞趋新,人情盖诣旧。
如其数移易,是使政纷糅。
彼席不得温,设施亦何有。
淮南重雕瘵,十室空八九。
况复苦将迎,不忍更回首。
尝闻古为治,必假岁月久。
安得如弈棋,易置翻覆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维扬地区五次更换统帅,山阳四次更改太守。
我在七月八月来到此地,每月都在不停地奔波。
国家财政忧虑重重,民众疲惫不堪。
世事都争相追求新潮,人们的心思却趋向传统。
如果像这样频繁变动,只会让政务变得混乱。
他们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思考,具体实施也并无头绪。
淮南地区的百姓病弱,十个家庭中有八九个贫穷。
更何况还需忍受迎来送往之苦,实在不忍心再次回头。
曾听闻古代的统治者,治理国家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
怎么可能像下棋一样,轻易地更改策略?
去完善
释义
【维扬】指扬州。【五易帅】指频繁更换长官。
【山阳】此处当指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四易守】指频繁更换县令。
【七八月】指农历的七八月份,此时正值夏季,可能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而需要进行“奔走”。
【帑藏】指国库。【忧煎熬】担忧粮仓被损坏。
【官民】指官员与民众。【驰骤】疾行,意指疲于奔命。
【世态竞趋新】描述当时社会追求新事物的风气。
【人情盖诣旧】意指人们往往怀念过去的事物。
【数移易】多次变动。【政纷糅】政策混乱。
【席不得温】意指来不及熟悉工作,又被迫去适应新的职务。
【设施】执政措施。
【淮南】淮河以南地区。【雕瘵】凋敝,此处形容经济困难。
【将迎】迎来送往,指交际应酬。
【不忍更回首】意指不愿意回顾当时的艰难时光。
【古为治】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
【岁月久】长时间的积累。
【弈棋】下棋。【翻覆手】形容变化快速。
去完善
赏析
《易帅守》尤袤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描绘维扬地区五易帅、山阳地区四易守的混乱局面,表现了作者对频繁更换官员导致政治纷乱和人情世故的忧虑。诗人以“七八月”这个时间段作为背景,暗示了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在诗中,作者提到了人们竞相追求新鲜事物和趋炎附势的现象,并认为这是导致政权更迭过于频繁的原因之一。同时,诗人还描述了淮南地区的贫困状态,以及他对于这样的现状感到痛苦不堪的心情。
整首诗传达了一个深刻的观点,即治理国家并非如同下棋一般可以轻易地更换棋子。相反,政治治理需要时间的积累,以便让政策逐渐生效并取得效果。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政治治理的独特见解,也展示了他们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易帅守》是南宋诗人尤袤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公元960-1127年)。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压力,民生疾苦,政局动荡。诗人尤袤亲眼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苦难,感慨万分,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尤袤此时尚未进入官场,他以百姓的视角,关注社会现实,忧虑国家的未来。在诗歌中,他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困苦,表达了对将士英勇抗击外敌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对朝廷昏庸无能、不能维护国家安全的现状表示了极大的不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尤袤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