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节爱堂

标题包含
节爱堂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可怜那贫困山区的老百姓,他们的口粮自己都难以保证。 不断有人死在沟壑之间,往往是被沉重的赋税逼得走投无路。 只有以节俭和爱心来约束自己,才能真正达到仁爱勤俭的境地。 谨记圣贤的教诲,以此鞭策自己的言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糠籺:指粗劣的食物,泛指民间贫苦的生活。 2. 自赡:养活自己,此处表示民不聊生的境地。 3. 纷纷:形容众多,指大量农民因为贫穷而死在沟渠中。 4. 沟壑:指荒野中的沟渠,隐含死亡之意。 5. 征歛:征收赋税,这里指的是沉重的赋税压迫使百姓生活困苦。 6. 夫惟:唯有。 7. 是谓:这才是。 8. 仁且俭:仁义和节俭。 9. 揭:揭示,展示。 10. 兹:此,这个。 11. 圣人言:古人认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具有指导意义,这里指的是儒家思想。 12. 聊用:暂且用来。 13. 自针砭:自我提醒和警示。
去完善
赏析
《节爱堂》是一首关注民生疾苦的诗,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生活的困苦和受到的不公待遇。诗人首先以“谁怜穷山民”开篇,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同时指出了他们连糠籺这样的粗劣食物都无法自给自足的现状。接着描绘了农民纷纷死于困境,因沉重的赋税而陷入困顿的悲惨境遇。诗人通过指出节约和爱物的行为,倡导仁爱和节俭的美德,并以圣人的言论为引导,用来自我反省和激励。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节爱堂》是宋代诗人尤袤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27年至1194年之间,即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时期。这一时期,尤袤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获得了进士功名,进入官场。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在官场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尽管如此,尤袤仍然坚持自己的文人理想,致力于诗歌创作。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一方面,由于金兵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另一方面,儒家思想逐渐被摒弃,佛道思想逐渐兴起。这种时代背景对尤袤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他不仅关注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还追求心灵的超脱,寻求精神寄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