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半月未有梅花
枯树扶疏水满池,攀翻未见玉团枝。
应羞无雪教谁伴,未肯先春独探支。
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
留连东阁空愁绝,只误何郎作好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枯树摇曳水面满,寻觅未见如玉的花枝。
若没有雪来相伴,岂能甘心先春独自绽放?
多少次拄着手杖想要看个究竟,可花开得太晚让我等了一年。
那株海棠在东阁里空自发愁,我叹息它竟把才子耽误了。
去完善
释义
1.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此句是描述春天已来半个月了,但仍然没有看到梅花的开放。
2. 枯树扶疏:扶疏,形容树枝四散伸展。这句描绘的是干枯的树枝伸展在池塘边的景象。
3. 攀翻未见玉团枝:攀翻,形容仔细寻找的样子;玉团枝,比喻盛开的梅花。这句话意思是尽管寻遍了枝头,也没有看到盛开的梅花。
4. 应羞无雪教谁伴:意思是没有雪的陪伴,梅花可能觉得害羞吧。
5. 未肯先春独探支:先春,指春天的到来;探支,枝条探头。这句表达梅花不愿单独最早迎接春天。
6. 几度杖藜贪看早:杖藜,手杖,这里借代自己;贪看,热切地观望。这句话是作者屡次想要早点看到开放的梅花。
7. 一年芳信恨开迟:芳信,指花香,这里指梅花开花的信息;恨,惋惜。诗人遗憾梅花迟迟才开花。
8. 留连东阁空愁绝:留连,停留;东阁,古人常用于观赏风景的地方;愁绝,极度忧愁。
9. 只误何郎作好诗:何郎,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家何逊,擅长咏梅诗;作好诗,吟咏赞美梅花的诗句。诗人认为梅花因未开放而使得喜爱它的何逊无法写出好的咏梅诗篇。
去完善
赏析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这首诗歌以初春梅花的迟开为主题,表达了一种惋惜、期待和孤独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如“枯树扶疏”、“水满池”,展现出春天的气息,但又因为梅花尚未开放,显得有些遗憾。而“攀翻未见玉团枝”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寻找梅花未果的失望之情。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和想象,表达了对梅花的期待和赞美。例如,“应羞无雪教谁伴,未肯先春独探支”这两句,诗人以梅花的角度思考,说它可能在等待一场大雪的到来,以便更美丽地绽放,不愿独自开放在早春的季节。而“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则表达了诗人为了一睹梅花的芳容,屡次提前探访,却因梅花迟迟不开而感到惋惜。
最后,“留连东阁空愁绝,只误何郎作好诗”两句,诗人以自己作为才子的心态,借梅花之事抒发感慨。虽身处高雅之地(东阁),却因无梅可赏而感到惆怅。而这一切或许只是误了诗人创作出更多优美的诗篇而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是南宋诗人尤袤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高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162年之间。
在那个时候,尤袤作为南宋文坛的代表人物,深受皇室的器重和百姓的喜爱。他的人生际遇丰富多样,曾在朝为官,也曾在民间游历,因此对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为主,深受世人赞誉。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转折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外交方面,南宋朝廷采取了对金朝的妥协政策,使得国家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屈辱地位。这种时代背景对尤袤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