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霜阁后山泉
谁把机关引石泉,穿崖一溜响溅溅。
争如庐阜香炉顶,坐看银河落九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引发瀑布水声激荡,源自峭壁间流瀑激流,激湍声远播。怎比庐山香炉峰瀑布,仿佛坐观银河洒落九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此指撰写诗或词的题目。
2. 秋霜阁:一处地名或者建筑物的名字。
3. 后山泉:位于秋霜阁后的山泉水。
4. 谁把机关引石泉:这里的“机关”可能是比喻将山泉引出的工程设备或者技术方法。
5. 穿崖:穿过山崖,这里指山泉从山崖中穿过。
6. 一溜:形容水流迅速的样子。
7. 响溅溅:形容水声很大。
8. 争如:与什么相比的意思。
9. 庐阜: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部的山脉。
10. 香炉顶: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因峰顶形状像古代的香炉而得名。
11. 坐看:坐着观看。
12. 银河:此处比喻瀑布。
13. 九天:极高的天空,通常用来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秋霜阁”为背景,描述了山泉水流淌的美景。首句“谁把机关引石泉”设问引出山泉水的来源,巧妙地将读者带入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中。第二句“穿崖一溜响溅溅”形象地描绘了山泉穿过悬崖峭壁时的情景,“响溅溅”的流水声生动地展现了山泉清澈、湍急的特点。后两句则将山泉与庐山香炉峰的瀑布进行对比,凸显了山泉之美的独特之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将山泉的自然美与神奇传说相结合,赋予诗作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秋霜阁后山泉》是宋代诗人尤袤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江山半壁风雨飘摇,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尤袤作为一位关心国事的文人,对时代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然而,他也深知山水田园的宁谧美好,于是将视线投向自然,以寄寓自己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