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民谣
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
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
青衫两承局,暮夜连勾呼。
勾呼且未已,椎剥到鸡豕。
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
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去年江南荒,趁熟过江北。
江北不可往,江南归未得。
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
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
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
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
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
淮南丧乱后,安集亦未久。
死者积如麻,生者能几口。
荒村日西斜,破屋两三家。
抚摩力不足,将奈此扰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市购船只,西市买装备。
问我意欲何,聚结山水间。
山寨头领至,气概颇为豪迈。
两位绿衫青年,深夜彼此亲密呼唤。
密语持续中,直至鸡豕屠宰完毕。
供给稍有不足,立即接受鞭打。
往返东西之间,丢弃锄头和犁。
没钱购买兵器,只好典当妻子衣物。
去年江南闹饥荒,便去江北谋生。
江北去不得,江南又无法回去。
父母生育我时,教导我耕田养蚕。
不知官员严厉,如何从军呢?
握枪不懂攻击,拿弓不会射击。
聚集起来有何用,只是白费力气罢了。
流离失所再流离,忍受寒冷和饥饿。
谁说天地宽广,我却无处依靠。
淮南经历了战乱,安定的日子也不长久。
死去的人堆积如山,活着的人能有几口吃食?
夕阳下荒凉的村落,只剩两三户人家。
想帮忙但力量不够,该如何是好?
去完善
释义
东府: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淮河流域的东部地区。
西府: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淮河流域的西部地区。
问侬:询问百姓。
团结:这里是修建防御工事的意思。
山水寨:建于山间的防御性村落。
寨长:山寨的头领。
过我庐:来我家拜访。
意气:气概,表现。
雄粗:雄壮豪放。
青衫: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承局:低级官员名。
暮夜:晚上。
勾呼:邀请喝酒。
椎剥:屠宰。
鸡豕:鸡猪,指家禽家畜。
供应:提供生活物资。
向前:上前。
笞箠:用鞭子或杖子抽打。
驱东复驱西:指被逼迫离开家园。
弃却:放弃。
锄与犁:农具。
浑家:妻子。
趁熟:到丰收的地区去谋生。
安集:安居,安定。
定无益:肯定没有好处。
流离:流亡。
天地宽:形容天地广阔。
无所依:无处可依靠。
淮南:淮河以南地区。
安集:安定下来。
丧乱:死亡和混乱。
两三家:表示数量少。
抚摩:安抚。
力不足:力量不够。
将奈此扰何:拿这种骚扰怎么办。
去完善
赏析
《淮民谣》是南宋诗人尤袤创作的一首反映战乱民生疾苦的诗。该诗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描绘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严重影响,以及百姓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无助。诗句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平民百姓的苦难。
首句“东府买舟船,西府买器械”,描述了战争来临前的紧张气氛,反映出民众对战争的恐惧和不安。接下来“问侬欲何为,团结山水寨”,表达了百姓为了自卫而自发组织武装力量的心情。然而,这种努力并未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寨长过我庐,意气甚雄粗”至“向前受笞箠”,描绘了地方武装对百姓的压迫和剥削,以及百姓在这种高压下的无助和无奈。这些诗句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损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
“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至“安能事戎行”,表现了百姓被迫离开家园,放弃农耕,投身战争的无奈。他们本应是勤劳的农民,却因战争的摧残而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流离重流离,忍冻复忍饥”至“将奈此扰何”,进一步描绘了百姓在战乱中的困苦生活。他们在战乱中失去家园,四处流亡,忍冻挨饿,无处依靠。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残酷伤害,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期盼。
总的来说,《淮民谣》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成为反映战争灾难、表达民间疾苦的优秀作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尤袤的《淮民谣》作于南宋晚期。此时的江南地区,由于受到金朝的军事威胁和国内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的影响,民生疾苦颇重。尤袤作为地方官员,亲眼目睹了这些社会现实,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他以民歌的形式,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淮河流域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